每天,你的腦子里可能都會冒出很多問題…… 你知道嗎, 這些小小的問題里也許藏著大大的科學道理。 小問題有大科學, 我是亂老師, 歡迎你來和我一起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 今天我們來說說 《月亮是從哪里來的》 春節剛剛過去沒幾天,馬上又要到元宵節了。元宵節是在農歷的正月十五,這是個和月亮有關的節日,這一天月亮會變得又大又圓,歡丸又提出了新的問題:
月亮也叫月球,是我們地球唯一的一顆天然衛星,它就像一個忠誠的衛士一樣守衛著地球 ,環繞著地球不停地旋轉。 那月球是從哪里來的呢?現在我們還無法確切的知道月球是如何形成的,只是有一些推測和假說,其中有“大碰撞起源說”是現在比較受科學界認可的一種理論。 這個假說認為,在大約45億年前,太陽系里還有一顆叫做“忒伊亞”的行星,曾經和地球發生過一次相撞。這顆行星和現在的火星差不多大,比地球小一些,你想象一下,這次相撞會是多么壯烈的場景,地球險些被這個大家伙撞碎,幸好主體保持了完整,但是有大量的熔巖和碎片被巨大的撞擊力量拋灑到地球周圍的太空中,這些殘骸慢慢匯聚在一起,就形成了月球。
你知道,月亮本身是不發光的,它之所以在晚上看起來那么亮,是因為太陽把它照亮,它又把太陽光反射到了地球上。月亮被太陽照亮的一面就是亮面,太陽照不到的一面,就是暗面。 月亮繞著地球轉,地球又繞著太陽轉。當月亮被太陽照亮的一面完全沖著地球的時候,我們看到的就是一輪圓圓的月亮,就是滿月;當月亮被太陽照亮的一面只有一半或者一小部分沖著地球的時候,從地球上看月亮就不是一個圓形,而是半圓或者月牙兒形了。 月亮這個種變化是有規律的,從月牙兒到滿月再到月牙兒,每大約30天循環一次,周而復始。我們的祖先在很久以前就發現了這個規律,所以,就依靠月亮的變化來記錄時間,把這一次循環的周期叫做一個月。 有一本關于月亮的繪本叫做《月亮不見了》,就講到了關于月球形成和月相變化的知識,里面還講了一個好玩兒的故事,你可以找來讀一下。 好了,今天我們先講到這里,關于月亮還有很多有趣的知識,我們下次接著說,你有什么關于月亮的問題想知道,也可以留言給我。 小問題有大科學,我們一起來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吧。 ▼ 大象直播間邀請“會長大的存錢罐”的張海軍老師,共同推出了一節新課。在課程中,我們將告訴爸爸媽媽們如何通過壓歲錢帶孩子進入另外一個全新的金錢世界。 一節由壓歲錢引發的兒童財商啟蒙課: 原來我們離有錢這么近 本次課程的開課時間為3月1日(周四)晚八點,原價9.9元,開播之前限時免費! 有興趣的同學們,可以點擊掃描下圖二維碼,按照以下步驟免費獲取聽課資格。 ▼ 謝謝你的支持,歡迎來玩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