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東林夕亭 01感情的事,有時候不能太較真,不然,給真愛下的定義太嚴苛,就很難遇到真愛。 畢竟,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是有缺點的,如果你把真愛等同于完美,就很抱歉了,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人。 所以說,我們適當給真愛下一個相對寬松的定義,別那么嚴苛,會更容易遇到真愛。 當然了,寬松不等于沒要求,你可以不對真愛嚴苛,但也不能完全放任自流,該有的最基本的要求還是要有,總體來說,應該是優點大于缺點,這樣的話,才能淡化缺點,才能包容缺點。 很多已經順利結婚的人,都明白這個道理。至于那些一大把年紀了還沒結婚的人,大致是下面這兩種情況,要么不明白上面那個道理,要么太明白上面那個道理: 第一,有的人雖然對真愛的要求不嚴苛,但是自己卻一無是處,這樣的話,你光顧著評判別人是否是真愛,卻想不到別人也在評判你,即便你遇到了你認為的真愛,也注定愛而不得。 第二,有的人雖然對真愛要求不嚴苛,但是認死理兒,認定一個人之后,眼里就再也容不下其他人,不管遭到多少人反對,都要堅持到底。 02阿芙的哥哥就屬于上面提到的第二種情況,他不像某些鳳凰男一樣,因為把結婚當作人生大事,因為把盡孝當作人生大事,所以會盡量做到“既讓父母開心,又讓自己順利結婚”,他就比較認死理兒,把愛情放在第一位,如果無法順利跟心愛的女人結婚,寧愿不結婚。 可悲的是,他想要娶的那個女人,偏偏是他母親最討厭的一種女人。他母親是個強勢霸道的女人,他女朋友也是這樣的人,這在他母親看來,一山不容二虎,水火不容,絕對不能讓他們成婚。 這種問題本身就很棘手,如果父母尊重子女的意愿,早就尊重了;如果子女會向父母妥協,早就妥協了。而雙方一直都沒有做出讓步,就只能讓結婚這件事變成僵局。 為了讓兒子死心,為了讓兒子娶一個自己認可的女人,阿芙的母親托很多人給兒子安排相親,心想總會遇到一個讓兒子滿意的人。可她不知道的是,對于認死理兒的人來說,他想要的是西瓜,你丟給他一堆芝麻給他,只會適得其反,只會讓他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就因為阿芙的哥哥一直沒有按照母親的意愿結婚,以至于被母親和親戚貼上了不孝的標簽,認為他不懂事,認為他死腦筋,斷定他早晚會后悔。 即便人言可畏,即便自己年紀越來越大,阿芙的哥哥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堅持。讓他能夠持續堅持的原因,除了他自己對愛情的執念之外,還源于女方的堅持,兩個人這輩子都只愿跟對方結婚,所以其他人想拆散他們,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他們最終修成正果,順利步入婚姻的殿堂,是在阿芙的母親去世之后,眼前唯一的阻力消失了,兩個人自然就可以名正言順在一起生活了。 別人都說阿芙的哥嫂不孝,居然剛辦完母親的葬禮就辦婚禮,不過阿芙不這么認為: 『我媽去世后,我哥娶了我媽生前最討厭的女人,不過我要恭喜他。人生難得一知己,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幸遇到一個跟自己互相“死心塌地”的人。別人說他不孝,說他不懂事,是因為別人不懂;包括我媽討厭我嫂子,也是因為她自己不懂事。 甚至可以說,我媽阻止我哥跟我嫂子結婚,嫌棄我嫂子,出發點并不是為我哥著想,而是為她自己著想,她不想家里同時存在兩個強勢的人,不想在婆媳關系中居于下風,所以才會堅決反對哥嫂結婚。 總體來說,我哥的堅持沒有錯,雖然單身到40歲才結婚,雖然相較于別人來說結婚很晚,但好飯不怕晚,只要最后能跟真愛結婚,結婚再晚也不會留下遺憾。表面上看,他剛辦完葬禮辦婚禮是在報復我媽,實際上報復的是不合理的婚姻觀念。』 03阿芙說她非但不怪自己的哥哥,反而還要恭喜他終于娶到了真愛,這樣的心情可以理解,畢竟她一直以來也認為母親的觀念不對,認為哥哥的堅持是對的。但如果她哥哥堅持到最后一無所獲,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現實中不乏這樣的案例,有些人雖然跟阿芙的哥哥一樣認死理兒,覺得一定要為真愛堅持,一定要非某個人不娶,結果到最后卻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堅持,另一個人因為堅持不下去而放棄了,這樣就沒辦法送上恭喜和祝福了。 對比之下,我們可以說阿芙的哥哥是幸運的,不僅遇到了真愛,而且彼此眼里心里都只有對方。其實,這跟幸運沒有太大關系,非要說幸運起了什么作用,也只是讓他們遇見彼此而已。至于兩個人都能堅持到最后,起決定作用的是彼此對真愛的定義。 用我們前面講到的標準來說:正是因為他們兩個互相都符合各自對于真愛的定義,恰好都是對方認定的那個人,而且兩個人都認死理兒,無論如何都不愿放棄,所以才會有最后注定的好結果。 對其他人有參考價值的是這個層面的東西:光是遇到了你認為的真愛還不夠,光是祈禱上天一定要讓你們修成正果還不夠,你要真的能夠確定對方真的是你認定的真愛,同時也要認定你真的是對方認定的真愛,只有認定了這個事實,堅持到底才有意義。 文/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