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圈都在刷屏,法國巴黎圣母院著火了。 很多中國人知道巴黎圣母院,都是因為大作家雨果寫了一本小說叫《巴黎圣母院》。 得知巴黎圣母院著火,去過的人,發照片或者視頻,對毀損的古跡進行追思;沒有去過的,捶胸頓足,再去巴黎就見不到圣母院了。我沒有去過巴黎,我對巴黎圣母院也沒有太多的感覺,雖然年輕時候看過小說,但是,對鐘樓怪人和艾絲美拉達之間的感情,總覺得別別扭扭。 不是我不在乎世界古跡或者遺產,像巴黎圣母院這樣的遺產,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不說這種自然或者人為的毀損,即使真實地存在著,我也未必有機會親臨現場進行觀瞻。巴黎圣母院其實還是因為雨果的作品而出名,對巴黎圣母院的失火,我感到可惜。 很快,網絡上就出現了第二個版本,有人把雨果先生1860年罵英法侵略軍的話搬了出來:“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大肆掠劫,另一個強盜縱火焚燒。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 估計很多人也知道了這個歷史,1860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并闖進了“萬園之園”的圓明園,他們大肆搶劫后,并放了一把大火,將這座世界著名的園林毀之一旦。據說大火燒了三天三夜,這件事傳到法國,雨果先生震怒了,由此,寫出了充滿激憤的一段話。 聽新聞,昨天圓明園管理方就巴黎圣母院失火發表了遺憾。這兩條新聞串在一起,真的讓人說不出個所以然。圓明園在幸災樂禍巴黎圣母院的失火?中國人不至于這么狹隘。 我思來想去,還是雨果火了。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時候,圓明園只是因為豪華和美麗,當時的圓明園還算不上古跡;他寫《巴黎圣母院》的時候,估計也想不到這座著名的古跡,將來會付之一炬。火硬是將雨果、圓明園和巴黎圣母院聯系了起來,看來世界真的是普遍聯系的。 剛聽到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時候,很多人非常激動,在失火后不久,法國總統馬克隆就聲明,法國會向全世界募捐款項,盡快讓巴黎圣母院恢復原貌。這時候,那些對巴黎圣母院充滿感情的同胞,估計在按著口袋的同時,心里暗暗盤算著捐與不捐,捐多捐少?在火燒圓明園的信息發布出來之后,大多數人心頭仿佛被澆了一盆水,立即將手從口袋里抽出來,冷靜地做個路人甲。 圓明園被燒掉,挺可惜的;巴黎圣母院失火,也是非常可惜的。假如沒有雨果,我不知道有多少中國人知道巴黎圣母院?沒有雨果,中國人大多知道圓明園是英法聯軍燒掉的。圓明園保存的是遺址公園,巴黎圣母院是修還是保存遺址,這是法國人自己的事。世界人民記得巴黎圣母院其實也就是因為這個名字,而不是因為巴黎圣母院這座建筑本身。圓明園是英法聯軍燒掉的,巴黎圣母院是法國人不小心燒掉的。 有錢捐給巴黎圣母院,不如,先去買本《巴黎圣母院》讀讀。這座建筑其實跟我們沒有關系,《巴黎圣母院》這本書才是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產。我們不要搞錯對象,將雨果先生的貢獻亂蓋在一座建筑上。 雨果先生該火了! 朱曄(古磨盤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金融作家協會理事;2008年開始文學創作,已出版專著6部,累計出版200萬字。 已出版作品 歷史散文(3部):《理說明朝》、《理說宋朝(北宋篇)》、《理說宋朝(南宋篇)》 旅行隨筆(1部):《一車一世界》 長篇小說(2部):《最后一個磨盤州人》、《銀圈子》 期刊發表作品若干:涉及《文藝報》、《廈門文學》、《中外文摘》、《金融時報》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