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別人聽話,似乎是很多人喜歡研究心理學的原因之一,其實讓別人聽話就是給他植入觀念,讓他順從自己的想法。 從個人角度來講,人只會聽自己的話,所以遵循人性規律就是讓人“聽話”的秘訣。這七個小技巧可以幫助更好地讓人“聽話”。 一、利用態度行動原則 態度行為原則可以幫助人們大致判斷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并預測對方面對選擇時將會進行的行動。 它是指導一個人生活行動的大框架,以下所有原理都是建立在此基礎上的。行為和態度總是在趨于一致的路上,也就是俗話說的內外一致。 我們總是誤以為想要欺騙別人,就是說一套做一套,事實上,人的根本需求是維護自己內心的秩序,除了極個別反社會人格或者有腦創傷的人,絕大部分人都適用于這條原則。 例如一個人說自己非常喜歡看書,這說明他在平常經常看書;一個人說自己非常喜歡長時間獨處,說明他現在大概率處于單身狀態。 反過來,行動也可以判斷態度。一個人是老師,他對人生的態度大概率是多讀書有前途;若是商人,則是要先學會生存,而不是讀書。 當一個人在兩件衣服中糾結了很久后選定一件,他會不斷找理由說服自己,這個決策是正確的,最后從心底認定選的這件更好看,這其中還包含了自我服務偏差等心理現象。 二、利用表露互惠原理 在人與人剛剛相處時,往往無法參與他人的決策,所以了解對方的態度是很重要的環節。 有一個小訣竅可以充分調動別人表達態度,就是利用表露互惠原理,向他人拋出對事情的觀點,然后從他的回應態度中,判斷他的生活狀態。 若是很直白地詢問他人的年齡、家庭住址等,會讓人產生戒備心態,拋觀點可以很好地繞過這個環節,直接從態度中得到更多的信息。 當你想要別人跟你交流透露一些信息時,你首先得告訴別人一些自己的情況,人在感受到信息傳遞時會不由自主地回應。 三、利用曝光原理 曝光原理是指經常出現的人或物可以引起人的喜歡,前提是不把自己和某個負面物總是關聯在一起,那么你的經常出現一定會讓人越來越喜歡你,無論你的外貌是否好看,都適用。 四、利用喜歡效應 人更容易喜歡上喜歡自己的人,這是因為喜歡自己的人會帶來高自尊的體驗,凸顯自我價值或獨特性,滿足人性中的焦點效應和自我美化效應。 可以通過向對方表達喜歡之情拉近距離,即便對方表面上可能并不熱情,但心底也會給你回應。 以上四個技巧,是摸清楚喜好和生活狀態的前提,只有當一個人接受你,對你放下戒備時,你才有可能了解他以及生活狀態,以便后續讓他聽話。 五、改變對方態度 做好判斷以后,我們可以通過帶動他的行動,從而改變他的態度,這是讓人聽話的方法之一。態度行為原則是個大框架,其中可以穿插使用登門檻效應和留面子效應。 六、登門檻效應 讓別人滿足自己的小要求,然后逐步擴大要求,開始時可讓別人付出隱性成本,比如時間、體力等,然后付出小額金錢,隨后逐漸擴大。 七、留面子效應 與第六條正好相反,先提出一個肯定會被拒絕的大要求,然后提出一個在他能力范圍內的小要求,他答應你的概率也會提升很多。 但留面子效應只在較短時間內比較適用,一旦離開這個時空,就很容易變回固守自我的狀態。 其實,所有技巧概括總結就是兩個原則:一是對等互動原則,二是現實和心理狀態一致原則。嚴格用好人性這兩個點,你會收獲很多朋友,也會提高自己的控場能力。
|
|
來自: 安喜的空間 > 《歷史人文社會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