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綠色植物(包括藻類)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的過程。其主要包括光反應、暗反應兩個階段。那么光合作用的化學方程式是什么?與光合作用相關的化學知識又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光合作用的化學方程式是什么光合作用的化學方程式 總反應方程式:CO2 + H2018 ——→ (CH2O) + O218 注意: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全部來自水,光合作用的產物不僅是糖類,還有氨基酸(無蛋白質)、脂肪,因此光合作用產物應當是有機物。 各步分反應方程式: H20→H+ O2(水的光解) NADP+ + 2e- + H+ → NADPH(遞氫) ADP→ATP (遞能) CO2+C5化合物→C3化合物(二氧化碳的固定) C3化合物→(CH2O)+ C5化合物(有機物的生成) 光合作用的過程 整個光合作用大致可分為下列3大步驟: ①原初反應,包括光能的吸收、傳遞和轉換; ②電子傳遞和光合磷酸化,形成活躍化學能(ATP和NADPH); ③碳同化,把活躍的化學能轉變為穩定的化學能(固定CO2,形成糖類)。 光合作用的意義 1、制造有機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數量是非常巨大的。據估計,地球上的綠色植物每年大約制造四五千億噸有機物,這遠遠超過了地球上每年工業產品的總產量。所以,人們把地球上的綠色植物比作龐大的“綠色工廠”。綠色植物的生存離不開自身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人類和動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 2、轉化并儲存太陽能。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成化學能,并儲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中。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間接利用這些能量作為生命活動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歸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儲存起來的。 3、使大氣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對穩定。據估計,全世界所有生物通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燒各種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為10000 t/s(噸每秒)。以這樣的消耗氧的速度計算,大氣中的氧大約只需二千年就會用完。然而,這種情況并沒有發生。這是因為綠色植物廣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斷地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釋放氧,從而使大氣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著相對的穩定。 4、對生物的進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綠色植物出現以前,地球的大氣中并沒有氧。只是在距今20億至30億年以前,綠色植物在地球上出現并逐漸占有優勢以后,地球的大氣中才逐漸含有氧,從而使地球上其他進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發生和發展。由于大氣中的一部分氧轉化成臭氧(O3)。臭氧在大氣上層形成的臭氧層,能夠有效地濾去太陽輻射中對生物具有強烈破壞作用的紫外線,從而使水生生物開始逐漸能夠在陸地上生活。經過長期的生物進化過程,最后才出現廣泛分布在自然界的各種動植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