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能寫一筆流暢的硬筆行書毫無疑問是非常令人羨慕的事情。行書早期叫“行押書”,是做草稿用的,沒有規定的寫法,故又有“草稿”的名目。相傳東漢末年潁川(今河南)人劉德昇首創行書,后傳給胡昭和鐘繇,晉時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把行書推到極峰,遂大行于世。 行書其特點是近于楷書而不拘束,近于草書而不放縱。它介于楷、草之間,書寫方便,切合實用。所以自魏晉以來流行甚廣,歷來被人們推為最實用的書體。當今我們使用硬筆寫字,不管是擬文稿、抄文件、做筆記等等,都是使用最多的書體。本篇我們只討論行書章法。 下面以我自己平日書寫的行書章法為例來給大家介紹,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根據筆畫多少安排字的大小。筆畫多者字形大,筆畫少者字形小。避免如美術字那樣大小一律、狀如算子,失去了行書獨有的飄逸靈動。尤其不能筆畫少者字反而大,筆畫多者字反而?。豢梢赃m當的展小縮大:展、縮字內空間,使筆畫少者的字內空間稍大于筆畫多者,但是,字的外輪廓還是筆畫少者小于筆畫多者。例如: 圖中“乏”、“幾”、“不”、“一”等字相對于其他字來說顯得較小,但四周留有一定空間,而“輸”、“維”、“翻”、“詩”等字則顯得較大,四周空間較小。 二、按照字形來布局。每個字都有其體勢特點,形成或縱或橫、有長有扁、時伸時縮的不同形態進行組合。例如: 圖中“王”、“維”、“詩”、“生”、“在”等字均為瘦長型字體,不宜寫寬;“以”、“又”等字為寬扁形字體,不宜寫長;“命”、“形”、“態”、“修”、“成”、等字中的主筆較為突顯,形成了體勢各部相同的形狀。 三、根據字的中心使每一行字整體處在同一水平線上。例如: 可以看出,圖中每行字都有一條水平線,不論字的大小、形態如何,其中心是不變的。我們平時寫行書應盡量將字的水平線格子的橫中線,這樣寫的好處是可以保證上下留白,整體協調性更好一些。 四、重復字的處理方法。寫行書時,難免會有重復字的出現,我們可以使用不同寫法來避免字形與筆畫雷同。例如: 圖中“人”、“又”、“也”、“之”、“可”出現頻率較高,“人”字的捺可寫反捺,也可寫正捺,“又”、“之”字同上所述,“可”字運用了草書寫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