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一代大多是獨生子,如果條件一般,養老就會吃力不少,而不止一個孩子的家庭,有時候也會因為贍養老人的問題起沖突。 前段時間,子鵬的母親做手術,他和妻子工作的地方離家太遠,沒辦法長時間的請假,正好子鵬的妹妹嫁得不遠。 兄妹兩個就商量,費用哥哥子鵬出,妹妹就去照顧母親,子鵬的妹妹說照顧母親沒問題,錢不能讓哥哥一個人出。 子鵬的父母對兄妹倆都很公平,真的說起來還有點重女輕男,子鵬平時對妹妹也很好,子鵬妹妹自然就沒有父母就該哥哥養著的想法。 而作為哥哥的子鵬覺得自己不能在母親身邊,妹妹照顧母親也很辛苦,母親的手術費用給了,還多給了妹妹些錢,他覺得妹妹結婚了,也要考慮到她的家庭。 子鵬兄妹在贍養老人的問題上都愿意自己多出一份力,還是源于他們從小受到的教育。 小時候,子鵬家的條件很不好,有時候吃的都不足。 有時候子鵬的媽媽心疼丈夫和孩子,把家里的雞殺了煲湯,子鵬的爸爸就會讓子鵬兄妹送一些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剩下的好一點的肉又會分給兄妹兩個。
兄妹兩個從小養成的習慣也是這樣,只要有好吃的或新鮮的東西,都會給老人一份。 而他們在和別人的交往中也很大方,不會因為自家的條件差而吝嗇,不占別人的便宜,但別人給予的他們也會盡量回饋。
他們的成長中充滿了尊老愛幼、善待他人、以心換心這些美好的元素,他們是在溫暖中長大的孩子。 人的性格習慣,除了家庭的影響之外,還有就是生活的環境、遇到的師長朋友了,有的人遇到些事會容易鉆牛角尖,而有的人遇事會往積極的地方想,解決不了的也會考慮另一條路。
除了別人的影響外,就是自己的思維方式。 有的人遇到挫折,會因為看到一本好書,一件事,別人的一句話,會思考,會修正自己,從而度過艱難的時期。 而有的人很難接受別人的建議,固執的畫地為牢,把自己困在一個空間里。 就像有的老人,固執地認為子女就該什么都聽父母的,不管兒女的實際情況和心理感受。 對待子女脾氣來了說打就打說罵就罵,你們沒有交給他們怎么愛人,給出的愛都是打壓式的,又怎么指望他們會正確地表達呢! 也有的兒女覺得父母該給自己更多更好的,給不了就不要多管閑事,意識不到父母能力所限,他們已經盡力了。 父母和子女的關系,除了經濟條件的影響外,大多都是從小相處的方式了,如果人在成長中沒有給自己足夠的養分,長大后就容易覺得匱乏。 人和人的關系都是相對的,不必一味的給予,也不要一味的索取,只要善意的回饋才能讓人向陽生長。 如果我們在成長的環境中吸收不了足夠的愛,記得愛也要自給自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