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著名的廣場——紅場,位于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臨莫斯科河。 一個陰雨綿綿的上午,我們終于來到紅場的入口。 紅場入口是一條長長的坡道,左邊是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右邊是克里姆林宮。 紅場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廣場 ,是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場所,也是俄羅斯重要節日舉行群眾集會、大型慶典和閱兵活動的地方,著名旅游景點。 上坡的時候,雨不知不覺地停了。 這座尖塔屬于克里姆林宮。 紅場終于展現在咱們眼中。 紅場國際知名度很高,但面積卻沒有想象中那么大,大約只有天安門廣場的1/5;紅場南北長695米,東西寬130米,總面積9.035萬平方米,呈不規則的長方形。 紅場北面為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 東面是最大的國營百貨商店建筑群,修建于20 年代初,分上下兩層,營業面積近8 萬平方米。 南面為圣瓦西里大教堂,教堂南面是瓦西里斜坡,一直延伸到莫斯科河畔。 列寧墓1924 年1 月27日建成,最初是木結構的,1930 年改用花崗石和大理石建造。衛國戰爭后,裝有列寧遺體的水晶棺重新更新了。列寧墓一半在地下,一半露出地面,體表是階梯狀的3 個立方體,由紅色花崗石和黑色長石建成。陵墓體積為5800 立方米,內部容積為2400 立方米。沿黑色大理石臺階而下,可進入陵墓中心的悼念大廳。列寧安詳地躺在鋪有紅色黨旗和國旗的水晶棺內,身穿黃色上衣,胸前佩戴一枚紅旗勛章,臉和手都由特制的燈光照著,清晰而安詳。 列寧墓墓頂是平臺,平臺兩翼是可容納萬人的觀禮臺,每當重要儀式時,領導人就站在列寧墓上觀禮指揮。 因為要準備今年反法西斯戰爭紀念閱兵活動,列寧墓暫時關閉。 在列寧墓和克里姆林宮墻之間,是前蘇聯其他領導人的墓地。共有12塊墓碑: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捷爾任斯基等前蘇聯政治家。斯大林的遺體最初也在列寧墓里,1962年10月31日,被移出列寧墓,葬在列寧墓的后面。 沿著克里姆林宮墻往前走,墻壁上還安放有朱可夫元帥,列寧的妻子克魯普斯卡婭,高爾基,第一位宇航員加加林及其他前蘇聯名人的骨灰。 紅場地面很獨特,全部由古老的條石鋪成,石塊青光發亮,顯得古老而神圣。 廣場兩邊呈斜坡狀,整個紅場似乎有點微微隆起。 紅場原名是"托爾格",意為"集市"。它的前身是15 世紀末伊凡三世在城東開拓的“城外工商區”。 1517 年,廣場發生大火災,廣場曾被稱為“火災廣場”。1662年改稱“紅場”,意為“美麗的廣場”。 紅場的大規模擴建是在1812 年以后。那時,拿破侖的軍隊縱火焚燒了莫斯科,莫斯科人民重建家園時,拓寬了紅場。 到二十世紀20 年代,紅場又與鄰近的瓦西列夫斯基廣場合二為一,形成現在的規模。 在廣場南面,向莫斯科河微傾的斜坡上,矗立著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又名波克羅夫大教堂。 這座教堂是伊萬大帝為了紀念1552年戰勝喀山韃靼軍隊而下令建筑的。教堂是由大小9座教堂巧妙結合起來的,周圍8 座略小的教堂團團圍住中間稍大的教堂,構成了一組精美的建筑群體。9 座教堂均為圓頂塔樓,中央主塔高47 米,周圍是8 座高低、形狀、色彩、圖案、裝飾各不相同的蔥頭式穹窿。 教堂用紅磚砌成,白色石構件裝飾,穹窿頂金光閃爍,配以鮮艷的紅、黃、綠色。整座教堂洋溢著濃烈的節日氣氛。它被譽為古代俄羅斯建筑藝術的卓越代表。 在教堂前面,有民族英雄米寧和波扎爾斯基雕像(1818年雕像落成)。1611年至1612 年,他們打敗了波蘭侵略軍,解放了莫斯科。 教堂前是一個圓形的平臺,俗稱斷頭臺,是當年向群眾說教和宣讀沙皇令的地方。同時也是行極刑的地方,行刑是在臺下進行,在臺上宣讀處死令和犯人罪狀。 瓦西里升天大教堂之所以著名,還有一段悲慘的故事。據說當時的暴君伊萬大帝在這座輝煌的大教堂完工后,把負責設計建造大教堂的總設計師眼睛刺瞎了,原因是不讓他再造出更漂亮的教堂來。 克里姆林宮塔樓 尖頂象征著克里姆林宮的權威與神秘 稍后,我們果真走進了克里姆林宮。 關于克里姆林宮的情況,本人另外再發文介紹。 我繼續在紅場漫游 貌似中國大媽在展現廣場舞技巧 不時有警察穿行,據說紅場的安全保衛是外松內緊,紅場邊上的警察們隨時待命。 紅場旁的商業建筑 又轉回國家歷史博物館了 我邊走邊拍 反正現在是數碼相機,不用擔心耗費膠卷的。 紅場北面歷史博物館東側通向紅場的入口處,是莫斯科的中心點,全國公路的零公里處,所有路的里程都是從這里開始計算的。 17世紀以來,這里既是莫斯科的商業中心,又是沙皇政府宣讀重要詔書和舉行凱旋檢閱的場所。十月革命后,成為原蘇聯慶祝重要節日的地方。紅場是莫斯科歷史的見證,也是莫斯科人的驕傲。 走累了,不妨在東面國營百貨商店建筑群旁的咖啡座小憩片刻。 此時,紅場上空烏云翻滾,我的眼前突然幻化出一幅幅動態的歷史圖景:但見彼得大帝、葉卡特琳娜二世、列寧、斯大林、赫魯曉夫、勃涅日涅夫、戈爾巴喬夫、葉利欽、普京從我面前的紅場依次走過……
|
|
來自: 昵稱6958409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