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講中,她并沒有被主流價值觀所裹挾、所同化,她對應屆畢業生們強調的一點就是人生的意義,不要人云亦云、要活出自己的價值、活出自己認可的模樣,對成功的定義正在被吃掉的當代年輕人,她顯得十分語重心長。 選擇之后怎么走 顏寧分享自己與閨蜜李一諾的人生經歷后,向畢業生們提到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選擇本身或許沒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選擇之后要怎么走。 我們一生中會面臨無數的選擇,有時看似無關緊要的選擇就改變了一生的走向;而或許原以為是人生重大抉擇的事件,實際上后來回首再看,只是改變了過程的軌跡,最終的落點還是遵循本心的那個“理想鄉”。 我們不能因此否定選擇本身的意義,這是武斷片面的,顏寧的意思是讓我們更注重已做出選擇后如何行動,并非指選擇本身的價值可以直接忽視。 現在很多年輕人太注重選擇這個事項本身了,這就有些舍本逐末的味道。選擇是形式,不是目的,更不是追求,選擇的意義無非是讓你更接近自己的追求、用更少的時間精力去達成預定的人生目標。 條條大路通羅馬,誠然,路徑有難有易,但人生本就是個跋涉的過程。既然你沒有那個家財萬貫直接躺贏開局的命,那就不要怕人生中的困難與挑戰,不要放棄心中的“應許之地”。拼搏不一定能成功,但連拼搏的勇氣都沒有的人,注定是可悲的失敗者。 說到底,當代年輕人對選擇之后怎么走感到迷茫的原因,其實就是不清楚自己的人生追求和未來規劃。一個明確長遠目標、合理規劃近期指標和實操路徑的理性人,是不會對選擇之后該怎么走感到迷惑的。 從客觀來講,現在的社會價值取向確實不利于涉世未深的年輕人明確自己的人生規劃。現在是個信息爆炸、新興行業飛速發展的時代,傳統的職業生涯規劃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應屆畢業生的發展需求。 就好比一直以來都可以說是鐵飯碗的會計行業,不久之后就要迎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裁員。 現在先進的會計軟件完全能取代中低端會計的全部業務,并實現零差錯。相比必然會出現差錯和紕漏、還要支付高額工資和五險一金的中低端會計人員,高級會計軟件的購買價格似乎也沒那么貴了。 怎么走,是每個年輕人都該考慮的問題。 留下什么,追求什么 顏寧是生物科學家,在演講中也巧妙運用了生物學的比喻。她說:“人和其他的生物一樣,不過就是一個集成的化學反應器,你每天攝入各種各樣的物質和能量,那么在新陳代謝之后我們留下了什么?” 人的一生是很短暫的,雖然相比大部分動物而言已經算是長壽,但奈何飛禽走獸沒有自己的思想、全靠烙印在本能里的欲望驅使而生存。它們對自己的生命沒有合理感知,并且它們的一生除了繁衍后代之外毫無建樹,因而討論其生命的追求本身就是沒有意義的。 但人不同。人之所以會感嘆“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歲月如梭,白駒過隙”、“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就是因為人對自己的生命有著合理感知,不僅僅是被本能驅動的身體。 人之所以超脫于其他動物之上,是因為人的靈魂與肉體是分離的,人能以靈魂、以意識去駕馭肉體。沉溺于身體的感官刺激和低級趣味的人,可以說與一般動物的行為模式區別不大,沒有目標、沒有追求、得過且過、歲月蹉跎。 或許等到他們終老于病榻上,才會醒悟自己的一生白活了。 “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葦草?!鄙谴嗳醯?、血肉之軀是會衰敗的,但人的思想卻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傳承到人類文明終結的那一天。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時一無所有,離開這個世界時同樣什么都不帶走,而我們卻可以留下些什么,值得后人銘記。生命的凋零不可逆,正如點燃的蠟燭終會燒盡;而生命的意義正是在有限的時間里發揮出光和熱,讓自己充實、也照亮他人。 “鳥飛過天空,留下痕跡。”“我來過這個世界,留下詩。” 或許可以從這個角度來思考人生的追求,你想要留下什么、想要給世界帶來怎樣的改變,就竭盡全力往那個方向努力。生命只有一次,容不得你姑息懈怠、佛系度日,因為稍縱即逝的青春年華一旦錯過,我們可就要老了啊。 趁著年輕,去闖蕩、去拼搏、去流汗,把談笑安逸留給老年時光。天天刷淘寶刷抖音、干著七老八十歲都能干的事情,這些人說難聽些,就是在褻瀆自己生命的意義。 成功自己定義,失敗無需灰心 演講的最后,顏寧談及現在很多人都追求成功,但這種追求卻近乎盲從?,F在所謂《成功學》大行其道,各種勵志演講、各種大V的“經驗之談”,對年輕人的價值觀產生了極大的沖擊。 為什么會去盲從其他人定義的所謂成功,其實原因無非在于自己沒有對成功的預期和規劃,因為不想隨波逐流而去聽信了那些成功之道,卻恰恰適得其反地成為了隨波逐流的一員。 顏寧在演講中談到,當年自己和好閨蜜李一諾對未來的預期就是“不要泯然眾人矣”。這是個模糊的概念,但實際執行起來卻十分明晰。 別人偷懶不好好學習、窩在宿舍打游戲刷劇,而你因為不想“泯然眾人”,選擇認真聽課、泡在圖書館。別人工作得過且過、推卸責任混吃等死,而你哪怕撐著一口氣逼迫自己也好,有責任心、對工作認真負責,長此以往出頭之日還會遠嗎? 泯然眾人的那個“眾人”,與出人頭地者相比,真的是腦子笨了很多嗎?真的是條件比不過嗎? 也許是努力上差了一點,也許是堅持上差了一點,也許是機遇上差了一點……正是這些微不足道的一點一點鋪成了通往康莊大道的路。 那問題又說到這里了,升官發財就是成功嗎? 在大多數人的概念里,確實,升官發財就是成功的標準、或者至少是成功的基石。在激流勇進的時代,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要么站在峰頂,要么就再難以爬上去。 物質條件是每個個體在任何時代都必須的,沒有物質的理想就是一盤散沙,甚至都不需要風吹,自己就散了。 但若是把成功與否就簡單定義為財富多寡,是片面而淺薄的。物質只是高品質生活的保障,并不意味著追求物質的極致就等同于生活質量也達到了最佳。 所謂成功學最大的笑話就是,每個人對于成功的理解都是不同的,而成功學做的就是把你的理念打破、再給你灌輸它所謂的成功之道。 成功不是他人的定義,而是你自己理想的狀態,無愧于社會、無愧于本心、無愧于來這人世走一遭,就可以說是成功了。 ![]() 最后,顏寧還鼓勵畢業生們不要害怕失敗,失敗不可怕、放棄才可怕。年輕人相比在社會上闖蕩一段時間的人,其劣勢在于年輕、優勢也在于年輕。 他們可以沒有相關的經驗、可以沒有專業的知識,但有著不怕挫敗的心和試錯的機會。年輕犯錯是常事,吸取經驗從中成長,即便是無數的失敗也會有它的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