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有不少著名的神話流傳,在后代影響深遠。 大詩人陶淵明對其中一位名叫刑天的大神就非常景仰,他寫下詩歌贊頌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山海經·海外西經》記載道: 刑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大意是說刑天與天帝爭奪神位,天帝將其首斬斷,葬在常羊山上。刑天不甘失敗,于是將雙乳化為眼睛,把肚臍當作嘴巴,手持盾牌長戈,繼續戰斗。 《山海經》中記載了許多山川河流、飛禽走獸,同時也記載了不少上古神話。這些上古神話有些是后人虛構,有些卻是上古歷史衍化。 像這里的刑天與帝,都是上古歷史中真正出現的真實人物,它所指的其實是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爭奪天下霸權的一段歷史。 在真正的歷史中,人一旦被殺,只能身亡。那么,這里所說的刑天死后“以乳為目,以臍為口”真正的寓意到底是什么呢? 在《山海經》中,多次提到過“帝”,或者“天帝”,總的來說,一般是指兩人,一位是指“帝俊”,一位則是指“黃帝”,此處的“帝”,應當正是黃帝。 據司馬遷《五帝本紀》記載,上古時期,中原一帶曾經有一個強大的炎帝王朝,統治各部長達數千年,隨著時間流逝,執政的炎帝一族對各部的管束日漸無力,各部諸侯趁勢起兵,爭奪霸權,就如春秋戰國時期一般。 后來,黃帝所在的軒轅一族將其他各部擊敗,成為炎帝王朝的最大威脅。 再后來,炎帝一族與黃帝展開大決戰,最終末代炎帝神農氏戰敗,就此投降。黃帝成為新的部落聯盟盟主,建立全新的王朝。 然而,炎帝一族并沒有就此甘心臣服。 在神農氏拱手認輸之后,炎帝王朝一分為二,其中一部分歸順了黃帝王朝,一部分則在炎帝的孫子蚩尤帶領下,退居南方,繼續戰斗。 《山海經》記載,蚩尤有八十一個兄弟,個個都銅頭鐵額,力量過人,共同反抗黃帝。 這所指的,其實是蚩尤雖然被黃帝驅逐,但是他并沒有就此沉淪,而是在南方迅速站穩了腳跟,而且得到了眾多部族的支持。甚至被眾多部族擁戴為新一任炎帝,蚩尤率領各部,與黃帝大戰,一度取得勝利。 可因為種種原因,最終還是戰敗,蚩尤本人也被黃帝斬首。 蚩尤被殺后,炎帝一族的反抗并沒有就此結束,之后,夸父刑天繼續率領部族勇士與黃帝對抗。 上文所指的“刑天與帝爭神”,就是說刑天與黃帝爭奪天下霸權,按古籍記載,刑天不但驍勇善戰,曾與黃帝單挑多時不落下風。他還博學多才,曾寫下不少歌謠,文化底蘊非常深厚。 只是,刑天雖然是炎帝舊部,得到蚩尤殘部的擁戴,可當時天下各部大多數已經臣服黃帝,黃帝又推行了種種善政,籠絡各部,最終在這場天下霸權爭奪戰中,刑天失敗,同樣被黃帝斬首。 只要是一個正常人頭被斬斷就不能活命,就算是在以荒誕離奇著稱的《山海經》中,在被殺死后還能戰斗的,也唯有刑天一人。 《山海經》中如此記載,顯然別有所指。 那么,刑天“以乳為目,以臍為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這里所指的應當是刑天雖然被斬首了,但是刑天所在的部族百姓以及蚩尤、夸父部下百姓,雖然受到了黃帝的殘酷鎮壓,但沒有就此罷手,“以乳為目”是指這些百姓雖然被奴役,但還想著睜大眼睛繼續查看,“以臍為口”是指張大嘴巴繼續說話,把自己的仇恨與不滿,傳承下去。 事實上,蚩尤炎帝一族的反抗歷代不絕,一直到黃帝死去,雙方還多有戰斗。像《山海經》中記載的另外幾則神話,比如共工怒觸不周山,那里的共工其實就是炎帝后裔。 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在流傳至今的歷史當中,炎黃大戰之后,天下各族仿佛就此過上了幸福生活。無論是蚩尤還是刑天,乃至后來的共工,只要是起兵反抗黃帝,都被描繪成了妖魔鬼怪。 歷史的真相如何,誰又能說得清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