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公眾號發出第一篇文章開始,三年多的時間,我和大家聊得最多的話題,就是資產配置。 之所以聊這么多,是因為,資產配置確實太重要了。 有權威研究數據證明,資產配置決定了我們90%的投資收益。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像在2006至2007年和2014至2015年兩輪全面大牛市中,具體你買的什么股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配置了多少股票類資產的倉位。 在那兩輪大牛市中,即使一個不懂選股的小白投資者,只買滬深300指數基金,也會取得非常不錯的收益。 也有很多投資者,喜歡通過預測牛熊來做投資,結果被市場教育得鼻青臉腫。 多年實戰下來,我的親身體會是,投資中主動預測市場,并不靠譜,資產配置,才是可以幫我們穿越牛熊輪回的可靠辦法。 最簡單的資產配置模型,就是股債動態再平衡,一半倉位配置股票類資產,一半倉位配置債券類資產,然后根據偏離度或時間,進行再平衡。 在這個模型中,完全不需要任何預測,只需要堅定執行既定投資計劃,自動就可以實現,在股市高位減倉,在股市低位加倉。 既然聊資產配置,那么,我們先看下,各大類資產當前的現狀。 一、大類資產的現狀 1、股票類資產:嚴重分化,已經出現局部過熱,波動超出了大多數人的承受能力 今年,不僅是國內股市,還是海外市場,都是嚴重分化,銀行、地產這類傳統行業,市盈率、市凈率等估值指標,創出歷史新低,而醫藥、科技等行業的估值,已經處于歷史高位,且交易非常擁擠,出現了局部過熱。 此外,股票是一種價格波動非常大的資產,其波動幅度,超出了大多數人的實際承受能力,但很多投資者,尤其是新手,都沒有認識到這一殘酷事實。 2、債券及銀行理財:收益率連年走低,吸引力有限 債券資產及銀行理財的優點是,波動非常小,甚至沒有波動,但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隨著全球的貨幣寬松,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這幾年利率在持續下滑,債券類資產的吸引力,在連年走低。 3、房產:房住不炒 這些年來,房地產一直是國人的真愛,但最近這兩年,除了極少數熱點城市,大多數城市的房價表現都很一般。 即使經歷了今年疫情的考驗,「房住不炒」也沒有看到絲毫放松的痕跡,近一兩個月,有些城市還在打補丁式升級調控。 4、黃金:短期漲幅過大 今年有一個新聞是,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也開始買入金礦股。 在實際利率下行、宏觀經濟不明朗時,確實會有很多投資者,涌入黃金市場,但是,我們也要警惕,黃金短期漲幅過大的風險,要知道,黃金的價格波動也很大。 今年,是最近十年來,黃金漲幅最大的一年,在2011年高點買黃金的朋友,要熬到今年才解套。 5、小結 從上面可知,每種資產都有它所面臨的風險,單一資產已經很難滿足我們的投資需求,怎樣將多種資產,進行科學配置,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 二、普通人的資產配置之路 資產配置,說起來,似乎很玄妙,實際上,并沒有很多人想象得那么復雜。 我個人認為,做好資產配置,最重要的是三步。 1、明確自己的收益目標與風險承受能力 每個人的預期收益率和風險承受能力,都是不一樣的,一定要充分考慮好自己的實際情況。 大多數人在資產配置中犯的錯誤,根源就是追求不切實際的收益率,同時高估了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2、制定具體策略,選擇符合自己實際需求的具體產品 從歷史數據看,債券基金的長期年化收益率,在5%附近,最大回撤通常在10%以內;股票型基金的長期年化收益率,在10%至15%之間,正常情況下,最大回撤應該在50%以內。 舉個簡單例子,如果你不能承受20%的回撤,那么,就要將股票類資產的比重,控制在40%以內。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確定各類資產在自己配置計劃中的實際占比,并確定好未來調倉的條件。 3、嚴格遵守資產配置計劃去執行 資產配置方案確定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實際執行,中間過程可能會很枯燥、無聊,然而沒辦法,好的投資方式,就是這樣枯燥無聊,但很安心。 三、資產配置實例分析:天弘榮創 閱讀了前面的文字,肯定仍然有很多朋友,對于資產配置,似懂非懂,我們現在一個實際案例,做一個深度說明。 今晚,用來做案例的產品,是天弘榮創一年持有期混合(010058),它是天弘基金正在發行的一款產品。 之所以拿這款產品作為案例,是因為我覺得天弘榮創非常有特色。 特色一,是投資目標非常清晰,天弘榮創通過資產配置,嚴控投資風險,追求絕對收益,給投資者提供了一款替代銀行理財的新選擇,是固收+類產品的升級版。 天弘榮創定位于,追求長期平均收益率超過固定收益產品2個百分點左右,風險水平為力爭持有1年后不虧損。 因為天弘榮創是通過資產配置來獲取絕對收益,除了債券之外,還會投資可轉債、股票等工具,獲利方式更為多元,所以,它要比其他固收產品,受債券牛熊市周期的影響更小。 我接觸過的固收+類產品非常多,天弘榮創是我看到的第一只,敢于明確公布自己收益與風險目標的產品。 特色二,是資產配置專家坐鎮,統籌資產配置。 本產品由天弘基金首席經濟學家熊軍自上而下進行資產配置,統籌風險和收益情況,基金經理王昌俊主要負責債券部分投資,天弘智能投資部投資經理李寧提供選股建議,專業分工,聚焦能力圈,力求實現收益最大化。 熊軍,財政學博士,擁有15年投資研究經驗,曾任職于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規劃研究部,主要負責資產配置、宏觀經濟研究和養老金政策研究,目前是天弘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兩年前,我曾經聽過熊軍博士的一次資產配置的演講,印象深刻,受益頗多。 大多數固收+類產品,都是債券基金經理,在管理債券的同時,兼顧股票投資。 事實上,股票與債券差別很大,同時精通股票與債券的基金經理極少,天弘榮創借鑒社保基金管理模式,分工明確,充分發揮優勢。 下面,我們再看下天弘榮創的具體資產配置策略,整體分為三層。 1、整體配置:股票比例中樞為10% 雖然,股票在固收+類產品中,倉位占比比較低,但卻是投資組合的主要風險來源。 從募集說明書中可知,天弘榮創的業績基準是,中證500指數收益率×10%+中債綜合指數收益率× 90% 。 由此,我們可知,天弘榮創的股票持倉比例,大致就是在10%附近。 這在固收+類產品中,是一個中性偏低的水平,從根源上控制了組合的最大風險。 2、債券投資策略:短債增強+可轉債 債券作為產品基礎收益的來源,采取短債增強的策略,一方面以短債作為主要倉位品種進行配置,減少組合整體的波動性,另一方面當債券市場出現趨勢性機會的時候,通過長久期利率債的波段性操作,爭取久期收益。 從而使組合在債券熊市時波動性小于一般債券基金,在債券牛市收益不弱于一般債券基金,優化了債券組合的風險收益特征。 3、股票投資策略:核心+衛星 天弘榮創,會將70%的股票倉位,放到能夠長期創造價值、競爭優勢明顯的公司上,追求獲得長期良好回報;把30%的股票倉位,會選擇配置進攻品種,提升組合的短期彈性和收益率。 我相信,天弘榮創的這套投資策略,應該能給很多投資者以啟發。 好了,今天就介紹這么多,衷心祝愿,天弘榮創能實現投資目標,給投資者創造穩健回報。 最后,是例行的風險提示:買主動型基金,就是買基金經理,一定要選自己深度了解、高度認可的基金經理;再好的基金經理,也會有跑輸市場的時候;再好的基金產品,業績也會有波動,一定要用長期資金做投資;投資有風險,請大家謹慎、獨立決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