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六國,分天下為36郡,郡下設縣。此后2000多年中,全國絕大多數縣級衙門多已毀壞或拆除,能夠保留下來的,顯然是一個奇跡。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這些保留下來的縣衙,看看到底誰才是“天下第一衙”。 內鄉縣衙 位于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城東大街中段北側,座北面南。是國內第一座衙門博物館,享有“北有故宮,南有縣衙”,“龍頭在北京,龍尾在內鄉”之美稱。 內鄉縣衙始建于1304年,現存建筑群為清代所建,占地2萬平方米,有廳堂房舍260余間,同時,內鄉縣衙受主持營建者、浙江紹興籍正五品縣令章炳燾的影響,整個建筑群融長江南北風格于一體,規模宏大,布局嚴謹,深邃森嚴,變幻無窮。 浮梁縣衙 位于江西省景德鎮北部,距離市區大約8公里,因當時掌管御窯廠的官吏為五品官,于是設立的縣衙縣令也就五品了,所以它是江南唯一保存較完整的清代五品縣衙。 縣衙占地面積巨大,坐北朝南,門前有影壁,縣衙大門兩邊有鳴冤鼓,中軸線上分別是儀門、衙院、大堂、二堂及三堂,基本保持了古代縣衙的面貌。 左右線上有庫房、吏房、瓷房、稅房等,分工很明確。在縣衙的大堂中擺放著案桌、審訊犯人用的刑具、左右兩張師爺椅,正中間懸掛著“明鏡高懸”一塊匾額,和電視劇中的縣衙相差無幾,真實的還原了古縣衙的情景。 葉縣縣衙 位于河南省葉縣東大街,是目前中國現存的古代衙署中唯一的明代縣衙建筑。縣衙坐北朝南,占地16848平方米。整座建筑由中軸和東、西兩側副線上的41個單元、153間房屋組成。主體建筑有大堂、二堂、三堂、獄房、廚院、知縣宅、大仙祠、虛受堂、思補齋等建筑。 即墨縣衙 隋代縣衙,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縣衙的建筑面積有2500平方米,其中包括大堂、二堂、三堂、監獄、學塾、儲糧的地方等。 縣衙的建筑面積有2500平方米,其中包括大堂、二堂、三堂、監獄、學塾、儲糧的地方等。如今,即墨縣衙建筑群的配套建筑已蕩然無存,只有一堂、二堂、三堂的建筑有幸被保存下來。 臨晉縣衙 位于山西省臨猗縣城西北20公里的臨晉鎮,為元代時臨晉縣衙署所在地。現存主體建筑大堂為元代原構,是山西省保留下來的三元代大堂建筑之一。 廨署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6000平方米。以中軸線布局分三層臺階式,依次為大堂、二堂、三堂,周圍配以廊房。特別是大堂建筑用料獨特,營造法式奇巧,完好地保留了元代的建筑藝術風格。 慈城縣衙 慈城位于寧波市江北區西北部,是慈溪縣的老縣城,與寧波市中心城區相距20公里。慈城縣衙創建于唐開元26年(公元738年),是第一任知縣房琯所建,延續至1954年,已有1200余年的歷史。 初建在浮碧山上,由于外敵入侵和自然災害的關系,屢建屢毀,現存的縣衙是按照光緒年間《慈溪縣志》上的詳圖重建的。 密縣縣衙 位于鄭州西南40公里的新密市,建于隋朝(公元616年),歷經隋、唐、宋、元、明、清六個朝代,距今1400年的歷史。儀門,大仙樓,大堂,二堂,后花園,特別是大牢,一直用到21世紀初,估計是國內使用時間最長的大牢了吧! 縣衙坐北朝南,南北長220米,東西寬110米,是目前國內現存歷史最長、規模龐大、保存完整、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的縣級衙署,有'中華第一衙'之稱。 今天就講到這了,你還知道別的古縣衙嗎?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