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李春孝 主播:一 男 主編:江南雨 作者當年 綿綿的秋雨從早晨一直下到午后才漸漸的停下來。夕陽遠遠地泛出余暉,給人們的心情抹上了一層 淡淡的困倦。父親騎著破舊的“白山”牌自行車,我騎著從鄰家借來的“永久”,并行在去往火車站的路上。 作者提供 自行車的后架,父親擔著我的行囊:一套被褥,棉衣棉褲,幾件換洗的舊衣服,還有那對遠行兒子的牽掛。我的自行車上,掛著一個早已泛白的草綠色挎包——當時最有誘惑力的裝飾和用具,挎包里除去七元五角錢和洗漱用品外,還裝滿了脫離束縛的幻想和對新生活的祈盼。上面粗糙印制的“為人民服務”字樣,已班班點點,似有似無…… 小城,距火車站半小時,我的自行車稍前,父親稍后。夕陽在背后下沉,父親的臉色越發憂郁。已經懂事的我,卻找不出一句安慰的話來。母親早逝,昨晚父親已經叮囑了許多,來不及記住,但他的神情卻叫我感到莫名的眷戀。 作者提供 一路上我們沒有一句話,直到火車站前,我接過行李才說了一句:“爸,回去吧”!他點頭,無語。 火車站前人頭攢動。鑼鼓聲,口號聲,此起彼伏。“響應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號召,上山下鄉,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的大幅標語醒目地站在紅旗排成的隊伍前面。廣播里反復地播送著“最新指示”,中間還唱著毛主席語錄歌,與紅旗、標語,鑼鼓、口號匯成一股令人沸騰的洪流。 我個子小,站在隊伍前面,不時地用眼睛在歡送的人群中搜索父親的身影。他孤寂地站在那里,呆呆地目視著我們這一百多人排列的方隊。在“向左轉,齊步走”的進站登車口令聲中,我分明看到了父親那副舊眼鏡后面閃出的淚光。 推推搡搡的車廂里慢慢地平靜著,已經成為“知識青年”的同學們大都沉默,似乎都在忍受著開車前的煎熬。不時傳來幾聲啜泣,也竟沒有人去注意。 靠窗的同學都把身體探到窗外,與父母、兄弟姐妹握別,擠不上去的則在車內跳躍著,邊揮手、邊擦淚。蒸汽機車在呼哧呼哧的喘著粗氣,站臺上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向車廂。我好不容易擠到窗前,一眼就看見父親遠遠地站在人群后面正擦拭著眼鏡,他似乎感覺到了我的目光,匆忙的戴上眼鏡向我揮手,臉上露出久違的笑意,瞬間即逝…… ![]() 破舊、單調的開車鈴聲刺耳的響著。車內、車外的哭聲,哽咽著的告別聲,亂作一團。很多送行的人跟著緩緩起步的車輪奔跑,不時被車站的工作人員喝斥。我看見秋風吹亂了父親的頭發,不滿40歲的他仿佛一下子蒼老了許多,他那拿著手絹兒揮起來的手,定格在我的腦海中。 一九六八年,我十六歲。 九月二十八日,我下鄉的日子! 作者簡介 ![]() 李春孝,原黑龍江北安花園農場一分場 下鄉知青,二零一三年在牡丹江鐵路系統退休。 主播簡介 ![]() 祝玉強,網名:一男。《樂樺之聲》主播,職業:交通警察(退養),秦皇島市朗誦協會副秘書長,業余愛好:朗誦、唱歌、釣魚、旅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