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作為中國高等藝術院校象牙塔的明珠,每年都是國內最優秀藝術生的最大理想,是國內競爭最激烈的院校之一。多年來,清華美院保持招生規模不擴招,寧缺毋濫,每年本科招生240名、碩士招生45名、博士招生10名、博士后招生5名,是全國師生比例最佳的院校。以碩士招生為例,清華美院擁有156名碩士生導師(全國藝術院校最多),每年僅招生45名,合計3.5名導師招收1個碩士生,是全國藝術高校中享受教育資源最豐富的高校。



龐薰琹(1906—1985),畫家、藝術設計家、藝術教育家。字虞鉉,筆名鼓軒。祖籍江蘇常熟,近代文學家龐鴻文之孫。1925年起在法國敘利思繪畫研究所和格朗歇米歐研究所學畫,1930年回國后在上海開始職業繪畫和設計生涯。1931年發起成立美術社團“決瀾社”。1936年至1950年先后任教于北平藝專、成都藝專、廣州中山大學及廣東省立藝專。1951年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今中國美術學院)教務長、繪畫系主任。1953年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任教實用美術系,并作為主要負責人籌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1956年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副院長。出版有多種作品集,主要文集有《就是這樣走過來的》、《中國歷代裝飾畫研究》,在常熟建有“龐薰琹美術館”。
陳叔亮(1901—1991),書畫家,藝術教育家、生于浙江黃巖。1929年考入上海美專,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回到家鄉在中學任教,同時組織抗日救亡活動。1938年赴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學習,1939年至1946年留校任教。1946年任山東《海濱畫報》社社長,1949年先后任華東文化部藝術處副處長,中央文化部藝術教育司副司長。1957年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1980年發起籌建中國書法家協會,1981年任副主席。出版有《陳叔亮作品集》等多種書畫作品集、詩文集,在黃巖建有“陳叔亮書畫館”。

















清華大學美術圖書館前身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圖書館,始建于1956年。學院從創建之日起,就十分重視圖書館建設,到九十年代末期,結合學院所設立的專業,館內藝術設計類藏書已處于國內美術院校領先地位。
1999年學院并入清華大學,圖書館隨之更名為清華大學美術圖書館。建館50多年來依照學院辦學方針,圖書館建設適應藝術設計和美術教育的專業要求,在國內同類型圖書館中具有藏書完整、專業方向明確的優勢。
位于清華美院大樓A區一至三樓的清華大學圖書館美術分館(對外名稱清華大學美術圖書館)于2005年10月25日開放。
當前美術圖書館總面積3000平方米,提供200多個閱覽座位,館藏圖書19萬余冊,中、外文報刊1500余種,所有館藏文獻均可通過OPAC進行網上查詢。擁有藏品3萬余件,目前教育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數字博物館”第一期建設已經完成,收入藝術品約3000件,數字博物館通過教育網和清華大學校園網為全國的教學、科研工作服務。通過電子閱覽室及各辦公室,可以瀏覽、下載清華大學圖書館全部電子資源,包括中外文電子期刊、電子圖書及各種數據庫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