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明:大家好,我是張子明,從內陸來到港中大山城讀書,已經一年有余了。今次好榮幸成為 online campus tour 的導游之一,與我同游的還有一年級新生阿美同學。由于疫情原因,大部分同學此時沒辦法回到港中大。那么就請大家做好準備,和我們一起游覽校園各處,來一場跨越千山萬水的 campus tour 吧! (兩人在 MTR 大學站處集合完畢) 子明(懷念):離開許久,再次聽到港鐵播報「下一站,大學」,心中真是五味雜陳。對我而言,「大學站」就是大學生活的起點——自己第一次來到港中大,便是從這個地方進入校園、登記新生信息的。話說回來,這里還是整個大學的交通要塞,大部分校園穿梭巴士的始發(fā)站/終點站都會經過此處,人來人往十分熱鬧。也因此,社團展示,莊員競選以及 Dembeat 活動(一種校園文化,通常形式為拍手、跺腳、叫口號)大多會在這里舉行。 阿美:哇喔,不過這里就是學校大門嗎? 子明:最廣為人知的「四條柱」大門,是在半山腰的本部校園處,等下爬上山就可以看到了。 阿美:好,坐巴士,出發(fā)! 子明(汗):疫情期間,為了保持適當?shù)纳缃痪嚯x,我們是要用走的來著。 阿美:!!! 小提問 你聽說過校巴N號線的「垃圾桶定律」嗎? 答案:當排隊等候校巴N號線的隊伍超過大學站附近的垃圾桶時,便無法登上這一班校巴... 子明:前面就是崇基禮拜堂了。 阿美(喘氣):終于,到了,一直,上坡,好累! 子明(笑):爬山是港中大學生的日常呢。港中大依山而建,建筑設施遍布各處。雖然有方便快捷的穿梭巴士,但很多情況下還是需要步行和坐巴士相結合。啊說回崇基禮拜堂,它是目前全中國公立大學校園內最早以及最大的一座獨立建筑的教堂。崇基學院自建立起就有濃厚的基督教色彩,所以在這里會舉辦「主崇拜日」、「午間心靈綠洲」、「周會」等活動呢。 阿美:哇,好羨慕崇基學院的學生,抽空我也要來聆聽一下圣樂。 阿美:欸,咱們好像繞著這個湖走了一圈。 子明:沒錯,這個湖叫「未圓湖」,含義為「仍未圓滿,需要繼續(xù)力求圓滿」。 阿美:這個湖真的不怎么「圓」…… 子明(沒有理會):湖畔的各種樹木和湖水交相輝映,冬天,湖邊的落羽杉會有許多紅葉,風景很秀麗呢。不過最開始,這里不過是山上溪水和飯?zhí)梦鬯幕旌衔铮钡剿w富營養(yǎng)化后校方才斥資整治湖水。 阿美:咦~ 子明:沿著這條小路繼續(xù)往前走,我們就可以看到湖中央的「獅子亭」啦,其為中國傳統(tǒng)的八角亭。從前,時任崇基學院院長的李沛良教授建議在園內其中一個小池養(yǎng)育鴨子,中文系康寶文博士提議為獅子亭旁邊的小池起名為“養(yǎng)德(duck)池”,「德」與英文的 duck 同音,同時又具有培養(yǎng)品德的意思,取「臨池見 duck 而思養(yǎng)德」之意。“養(yǎng)德(duck)池”里飼養(yǎng)了一些鴨子,但后來因為禽流感的原因便不再飼養(yǎng)。 阿美:好可惜鴨。 子明:如今這里看起來好 international,但其實最初只是職工宿舍。為了迎接334 學制改革,校園急需擴建,校方決定將職工宿舍清理拆除,改建為康本國際學術園(YIA)以及伍何曼原樓(WMY)……唉。 阿美:點解(為什么)嘆氣呢? 子明:以前好多人都要在這邊趕堂(趕著上課),現(xiàn)在卻有些冷清。來不及食飯的話,我們就在一樓的 cafe330 吃點簡餐。咖啡店的旁邊是大學書店,這里的裝潢和選書都很有品味,不時還會和大學通識沙龍合辦講座。課余時間來書店淘書、聽講座,總是能滿載而歸。學術園外的扶手電梯都有自己的名字——因為從G層到頂層共有七座,但鮮見它們全部正常工作之時,所以便戲稱它們是「逃學七小龍」……真懷念以前的美好時光。 子明:過了馬路就是大學體育中心啦,這里是同學們運動健身的好去處。除了目力所及能看到的田徑跑道、燈光足球場,在運動場的北面還有設備齊全的 gym,里面充斥了許多猛男辣妹。港中大劃艇隊等體育校隊都會在這里進行力量訓練。而在西側的汾陽體育館內配備了室內籃球場,平時這里一般會用來給同學們上籃球課、羽毛球課、瑜伽課、跆拳道課等等,也會用來舉辦大型賽事。西南面則是室外網球場,工作日期間,我們都可以用 '中大通' 免費租賃使用場地的。 阿美(激動立 flag):我之后也要努力運動,減掉蝙蝠袖,擁有馬甲線。 子明:哈哈,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嘛。 小提問 你有去過大體的gym做運動嗎? 阿美:這就是網紅打卡地「彩虹樓」嗎? 子明:你認真醒(你真聰明),不過準確來說是「逸夫科學大樓」。要說近些年新落成的港中大「新地標」,逸夫科學大樓絕對有資格上榜。這外面五彩斑斕的玻璃,其實設計靈感來自化學元素周期表呢。晚上大樓里的燈光透過彩色玻璃,真系好好睇喔(真是好好看哦)。不過逸夫科學大樓可不是繡花枕頭,而是內外兼修。六層樓高里面蘊藏著超過70 間世界級水平的先進實驗室,提供給理學院、醫(yī)學院、生命科學院、生物醫(yī)學院的學生…… 阿美(咔嘰咔嘰):凹造型自拍中 子明:爬了這么久山,終于到大學本部了。因為是「本部」,所以這里也是港中大里最有「故事」的地方。比如咱們腳下的「百萬大道」,它的正式名稱「林蔭大道」反而不怎么知名。至于這個廣為流傳的名字的來源,有說修建這條路花了一百萬的;還有更夸張的說建造這條路用了一百萬塊磚頭的。上學時,我都好中意(喜歡)下堂后在「百萬大道」旁邊坐著喝一杯凍檸茶,看同學、教授們在這里走來走去。特殊日子,這里還會舉辦藝墟、畢業(yè)典禮等活動呢。 阿美:簡直就是港中大的「香榭麗舍大道」嘛。 子明:好啱喔(好恰當啊)。百萬大道的兩側也如香榭麗舍大道一樣,有許多有歷史的建筑——大學行政樓、碧秋樓、文物館、中國文化研究所等等。大道西邊起點處座落著大學圖書館;而東邊的科學館,由已故的建筑師司徒惠博士設計…… 阿美:爬山這么久,好餓,科學館越看越像電飯煲。 子明(笑):你的眼真毒。科學館外形酷似電飯煲,所以也被港中大學生稱為“飯煲”呢。由于它的高顏值和位于黃金地段,它總是被用來舉辦各種大型活動,比如盛大的畢業(yè)典禮就被安排在這里進行。 阿美:前面兩塊大石頭系咩(是什么)? 子明:這就是傳說中的烽火臺。實際上,「仲門」是它的原名,下面的臺階才叫烽火臺,不過叫習慣了,便索性一并稱呼。它呢,是臺灣雕塑家朱銘「太極系列」中的作品——開動小腦瓜,你看它的外形像不像兩人對招?這與跟學術切磋、砥礪的精神暗通。 阿美:(作勢要穿過仲門) 子明:喂,你要想好了,在港中大有一個都市傳說,從烽火臺下穿過后就不能畢業(yè)喔。 阿美(驚):??? 子明: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就是大學圖書館了。現(xiàn)時的大學圖書館于1970 年正式動工興建,1972 年正式落成啟用。圖書館的舊翼是清水式的混凝土風格建筑,而右邊的新翼,玻璃幕墻式的建筑是隨著早年 334 教育改革擴建的。 阿美:學長好懂,看起來很喜歡來圖書館學習嘍。 子明:除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大圖確實是一個「學術好去處」。比如我就很鐘意這里四樓的法學圖書館,非常安靜,桌子很寬。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地庫的學習空間「進學園」。那里裝修明亮,設計語言也很活潑,去年經過一段時間的改造,這又多了很多新「裝備」,比如VR設備、UV打印機、激光切割機等……所以整個學習氛圍就輕松愉快,餓了還可以去自動販賣機里面買零食。 阿美(恭維):大佬,大佬。 小提問 香港中文大學一共有七座圖書館,你能分別說出他們的名字嗎? 子明:這就是我們剛才說的「四條柱」,因為很氣派所以最常出現(xiàn)在學校宣傳冊上。 阿美:酷,但是沒有門和墻的嗎? 子明:啊你問到點子上了…… 阿美(內心os):都是小編讓我這么問的。 子明:……這象征了大學和社會融合無礙,因此才不設阻礙。說起來這「四根柱子」的正式名稱應該是「華表」,是一種多用于記功、裝飾的傳統(tǒng)中國建筑,也暗含了港中大的東方傳統(tǒng)底色。入口旁的石碑正面刻以「香港中文大學」六字,中英對照,則表明了大學中西兼容的使命。 阿美:學長快幫我拍個游客照,我發(fā)給七大姑八大姨。 小提問 你知道石碑上的刻字,是哪一位名人題寫的嗎? 子明(看資料):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就是被前任校長金耀基教授稱之為「香港第二景」的合一亭啦。英文名是 Pavilion of Harmony。這里呢,是為了紀念新亞書院創(chuàng)辦人錢穆先生及其所著的《天人合一論》而建——一池清水,二樹半抱,非傳統(tǒng)園林,很有現(xiàn)代筆意。向沙田海處望去,共能看到三重水,池水,海水,還有船灣淡水湖的淡水,天氣好時,三重水顏色不一。哇,合一亭的故事真是講一天都講不完。 阿美:這里好有文化。 子明:不過對我來說,只是坐在臺階上,聽聽鳥叫,吹吹海風就有夠愜意了。但是要記得喔,這里還是宿舍區(qū),講話要輕聲啲(一些)。 阿美(輕聲):明白了,學長! 小提問 你們在這里打過卡嗎? 阿美:終于到山頂了。 子明:仲未(還沒有),我們還要去爬那兩個塔。 阿美(驚):??? 子明(笑):玩笑啫。這兩個水塔一東一西,分別座落于新亞及聯(lián)合書院之山嶺…… 阿美:你說它們叫水獺? 子明(尬住):小編說諧音梗要扣錢的哦。塔頂水箱儲存咸、淡水,供應書院各部門的日常所需。另外,新亞的這座由于高大巍峨、線條剛正所以叫「君子塔」,聯(lián)合的因為線條柔美且具弧度,所以被稱為「淑女」塔。每逢院慶或大型慶祝活動,水塔均會掛上條幅或在晚上亮燈,令氣氛更加迷人。 阿美:這條路,好幽靜,不過為什么不走大路,要走這里? 子明:因為它是一條寶路:從新亞書院到聯(lián)合書院只需約3分鐘,甚至比坐小巴還快捷。而且景色還不錯呢,透過郁郁蔥蔥的樹木,可以看到遠處的吐露港。也因此,分隔于新亞和聯(lián)合兩書院的情侶,多由此路送對方回宿舍,這里久而久之就成了港中大人口口相傳的「情人路(小徑)」了。 阿美:天,好浪漫,不過咱們還是快走吧,蚊子好多。 (二人兜兜轉轉來到了后山) 子明:……而說起逸夫書院,當然不得不提屹立于逸夫校園入口處的書院標志了。這臺造型新穎的灰色雕塑置于逸夫臺之上,由一高聳直角三角型及一橫空的曲體交迭而成。雕塑亦因外形像女性的雙腿,而被冠以「女人腳」的稱謂。 阿美(碎碎念):怎么看都不像誒…… 子明(并無理會,繼續(xù)講到):「女人腳」下的逸夫臺由一個半圓形與一個長形組成。逸夫書院的夜生活可豐富了,這里會舉辦大笪地(擺攤位販賣食物或小物件)、文娛表演,甚至還能請到當紅明星來駐唱呢。 阿美:哇期待,不知我最喜愛的莫文蔚會不會來…… 子明:那今天的 campus tour 就結束了。所以這就是校園的主要建筑情況啦,阿美你也應該有個初步了解了吧。 阿美:是呀,港中大校園真的好大,走起來都有啲攰(有一些累),不過校園環(huán)境和建筑都好啱(符合)我的口味。今天真感謝學長帶我參觀校園。 子明:哪里,這次由于我們行程時間有限,就沒有安排書院部分的參觀——畢竟九大書院每一間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特色,單獨參觀也要花費大半天呢。所以更多的地方還需要你自己去探索,不過希望你不要迷路。那就期待和各位在將來的某一天,在校園見面! (文章由曹睿清同學、丁策掦同學撰寫;圖片由劉圳遠同學拍攝;插圖由王韻青同學繪畫) |
|
來自: 呂楊鵬 > 《20200914-20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