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后,人到了中年,進入“生命危險期”,癡呆、腦梗、眼花,這三個問題困擾著幾乎所有的中老年朋友。而且特別“青睞”那些平時作息不規律,飲食不注意,喜歡抽煙喝酒的人群。根據調查顯示說明,在中老年人的群體中,影響健康的第一大危害就是腦梗。 腦梗是一種突發性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大腦中的血管發生堵塞,是造成了輸血不通暢引發的。大多數程度都比較輕、癥狀不明顯,我們都看不出來。但是一旦發作,常會引發偏癱、嘴歪眼斜、行走障礙等問題,另外,它的殘疾率以及復發率也都很高,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無盡的煩惱。 而這種突發性的疾病不是一日就形成的。腦梗和我們的血管的狀態是有很大的關系,血管堵塞是慢慢積累的一個過程的。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但有些“春困”是不正常的,需要提高警惕!早春是腦梗高發期。70%以上的腦梗患者在發病前5—10天會頻繁打呵欠,一些人常誤以為是犯困。 除了犯困,腦梗發作前還有什么征兆?突發腦梗應如何緊急處理?又該如何預防? 目前國際上將“fast”口訣,即面Face、臂Arm、語言Speech、時間Time,作為判斷腦梗的預警信號。 但由于這個口訣是由英文單詞組成,對國人,特別是沒有英文基礎的人來說不容易理解,也不好記。但好消息是,現在有了更適合中國人的識別腦梗的“120口訣”,即: <看1張臉>不對稱,口角歪斜 由于腦神經控制臉部肌肉,腦梗剛開始時,神經受損,影響肌肉功能,90%以上的病人會有口角歪斜、臉不對稱的表現。 <查2只胳膊>平行舉起,單側無力 中風一般只累及兩個腦半球中的一個,因此,患者會突然出現一側的肢體力弱、麻木,當平行舉起兩只胳膊時,其中一側會下垂。 <(聆)聽語言>言語不清,表達困難 腦供血不足時,支配舌頭運動功能的神經失靈,常見癥狀之一是突然說話不靈或吐字不清,甚至不會說話。 發現這些問題,要第一時間懷疑是腦梗,并及時撥打 120 急救電話。 腦梗發病前6小時是黃金時間,越早治療越有利。因此也十分有必要了解一些腦梗的常見癥狀,比如出現言語含糊、口角歪斜、一側肢體麻木無力、視物障礙、走路不穩,可伴隨有頭痛及惡心嘔吐等。總結起來,記住一句口訣“言語含糊嘴角歪,胳膊不抬奔醫院”。 結合臨床病例,腦梗的發病與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睡眠呼吸紊亂、吸煙、喝酒等有直接關系。因此,通過早期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積極主動地控制各種致病的危險因素,可明顯降低腦梗發病率。 50歲后,不想腦梗找上門,一定少做小面三件事,以免血管被堵死! 第一件、睡前少激動,少熬夜 睡覺期間,是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峰時期,因為經過幾個小時的睡眠,身體的水分會過度流失,處于缺水的狀態。這時候血液就會變得格外粘稠,血流速度也會減緩,如果在此時情緒過于激動,導致血管迅速的收縮,就容易突然引發腦梗等心腦血管疾病。 另外熬夜則是腦梗年輕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熬夜時,身體會增加腎上腺激素和去甲狀腺激素的分泌,而這兩種激素會導致血管收縮,血流速度減緩,會增加動脈硬化的過程,進而增加腦梗的發生幾率。 第二件少煙酒、控制高鹽、高糖、高脂食物 煙酒 煙酒同樣也會損傷血管,加重血管硬化,導致血壓增高,增加血栓,心梗,腦梗的發病幾率。 高鹽、高糖、高脂食物 誘發腦梗的一個最大的誘因就是三高慢性疾病,所以想要防止腦梗,平時在生活中注意降低血壓,血脂,血糖是關鍵。太多的鹽分會損傷血管的健康,特別是食鹽中所含的的鈉元素,可以稱得上是血管健康的”天敵“,過量攝入會讓血管硬化,誘發腦梗。高糖、高脂食物吃多了一樣會對血管健康造成損害,讓血液變得更加粘稠,讓血管疾病成為健康隱患。 第三件 少久坐,多運動 長時間靜坐,會使血液流動減慢,導致血液粘稠,形成血栓,而增加腦梗的發生幾率。有關研究表明,久坐1小時,患腦梗的風險會增加10%!。50歲之后雖然身體機能和體力都會下降,但是保持適當的運動對于血管健康有很大的幫助,同時會降低血管中脂肪和膽固醇含量,恢復血管健康,減少腦梗的發病率。 預防腦梗,這些藥記牢 1.多吃含鎂食物 2.多喝綠茶 3.慎用藥物 4.鍛煉右腦 人的大腦中,右半腦血管少,且相對脆弱,容易發生血管阻塞、出血。所以經常用左手,聽音樂可以刺激,鍛煉右腦。 5.醒來養神3分鐘 臨床發現,不少腦梗是在夜間或清晨醒來那一剎間發生的。因此醒來后,養神三分鐘再起床,給血管充分的適應時間。 (聆)聽語言>查2只胳膊>看1張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