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1350字 閱讀時間:4分鐘 立冬過后,天氣一天天的隨氣候漸變漸暖,樹不枯,葉黃透,果鮮艷,花仍開。這樣的天氣有“變化”卻是“變化不大”,身體的感受依然是早寒中溫下冷,總讓人覺得今年的冬天有點不“真實”,有些“虛情假意”。 這個禮拜天,一夜的大風不期而至,突然間,氣溫來了個下馬威“大跳水”驟降至零度以下。沒有“變化”懷疑是“溫室氣體效應”的惡性循環,“變化”大了身體有點吃不消。慶幸的是全市上上下下的“問溫暖”活動,家里的恒溫23度,不是不想高,只是適合自己而已。 午后,悶在家里并不是我們這個“小家庭”的選項,攜夫人走進大自然的懷抱,在秋風蕭瑟中享受遍地落葉的快樂。 又一次來到離家最近的水西公園,在停車場、馬路邊,還是有不少的旅游車輛,視野中的游人卻不是很多。 諾大的水西公園南門口,風兒吹得手牽彩色氣球的兒童隨風奔走,不知道是風拉著兒童瘋跑,還是風兒牽著兒童嬉戲,大人們緊跟在孩子后面追逐著躍過臺階、跨過馬路。 一輛四輪手扶拖拉車嘶吼的聲音傳得很遠,一對年輕夫婦精心制作的爆米花、江米球、甜脆餅等等,一字兒擺開,各種顏色、多種味道、不同形狀,有好幾家人圍在哪兒采購,有游客嘴里兒品嘗著,也有游客手指兒挑選著…… 古今交融,中西合璧?!昂?、白、灰”的優雅色調,“輕、雅、秀”的建筑體量和“情、神、趣”的園林意境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設藕香榭、屋南小筑、侯月舫、數帆臺等21個園中園,富有地域特色,兼具津派園林,濕地水闊景美,成為了人們在游憩中享有的有生活、有生機的城市舞臺。 在貴州黔西縣也有一個“同名同姓”的水西公園,獅子山麓,百年歲月積淀賦予了她濃厚的人文底蘊。亭前梅香時節恰好,院里書聲鄉味正濃,牽掛著無數水西兒女的思鄉情懷。 聽人們講,天津的水西公園最早叫侯臺公園,是因為侯臺是這里的地名。后來,專家們一起研究,才有了現在的“水西公園”。 據說在天津的市中心還有一個水上公園,為了與之遙相呼應,使“水上”和“水西”成為姐妹公園,形成天津“南有水上、西有水西”的城市園林格局;還有就是源于天津“九河下梢”的美譽,天津早期的名稱是直沽寨、海津鎮和天津衛。 不管地名怎樣演變,“沽”“?!薄敖颉倍俭w現了天津因水而生的特質,“水”具有重要的天津意涵,公園地處津西。這樣的說法,的確反映了群眾對水上公園的深厚感情,而且還可把這種感情延伸到水西公園之中。 水道幽深,蘆花飄蕩。徜徉在主湖面上,看層層漣漪波瀾起伏,賞葦花點頭隨風搖曳,遠處的堆山閣,畫中的“數帆臺”,“秋水共長天一色”?!俺醵ㄩ_在水西,雅風寒蟬泛潮起”“蘆葦微微蘆葦黃,水西清清水西長”這是我的感慨。 “數帆臺”上旌旗揚,極目盡處遠眺望。滿園景致,皆在眼底,一幅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自然畫卷展現在眼前,象一部時尚的“動漫”組圖,演繹出了以水為魂、步移景異的北方江南水西故事。 一步一詩一景致,一草一木一畫卷。透視葦叢,遠處的海市蜃樓又如上海外灘。伏臥落葉,身下的金甲裹衣恰似夢回長安。水、塔、草、樹,濕地、森林、跑道、休閑,難道這不是想象中的詩和遠方嗎。 變“天”了,變化的是春夏秋冬四季的輪回,不變的是人們對新時代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于2019年11月17日星期日天津) 作者:任志民 山西芮城人 曾是一名老兵 現就職于天津市西青區政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