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簡介:扶桑,別名朱槿、大紅花、朱槿牡丹、花上花、赤槿,為錦葵科木槿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 扶桑花語:矜持、含蓄。 生長地:原產于東印度和我國廣東、廣西、臺灣、福建以及云南、四川等省。 養花有益:葉有清熱解毒作用;花有清肺、化痰、涼血、降血壓、解毒功效,外敷還可治癰腫毒瘡;莖皮可制繩索和麻袋;能夠吸附苯等有害氣體,改善空氣質量;花色艷麗,極具觀賞價值。 花容葉貌:莖直立,多分枝;葉互生,卵形,邊緣有粗齒;花單生于葉腋,花冠為漏斗形,接近頂端有節,半下垂態,花蕊翹出花瓣外,花色有紅、黃、粉、白等,單瓣或重瓣,重瓣花似牡丹,無味。 品種選擇:適于庭院種植的有小旋粉、迷你白、花上花、粉牡丹、粉西施等品種;適于盆栽的有艷紅等品種。 植株選擇:健康的植株花枝高挺,花葉翠綠,花朵大、多且艷麗。 花盆的選擇:盆栽扶桑最好用素燒盆或木桶(盆),因為這兩種花盆的透氣性好,有利于植株根系的呼吸和吸收水肥。 培養土的配制:扶桑喜歡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的沙質土壤。 配制方法1:可以選擇爐灰、草炭土混合而成的疏松透氣土壤,然后在放一些腐熟的雞糞作為底肥。千萬不要施沒有充分腐熟的肥料,比如麻醬渣、豆餅、骨頭碎塊等等,容易損害新根。 配制方法2:園土、餅肥、沙按照5∶1∶4的比例調配。 配制方法3:園土、沙土、糞干按照4∶2∶4的比例配制。 配制方法4:園土、砂壤土或爐灰、腐熟的有機肥料按照3∶2∶2混合調配。 花卉栽培:上盆時要把盆底通水孔處用碎瓦片蓋好,然后再放一些基肥,之后把培養土鋪上一層,進行栽苗,剛上盆的苗木,要用盆土壓實,然后澆透水,再庇蔭幾天,經過緩苗后再移入陽光充足的地方進行培養,這樣有利于成活。 施肥:扶桑喜肥,并且在花期開花比較多,需要大量的肥料。 對扶桑施肥堅持的原則是要薄肥勤施,如果施肥過多,也會造成只枝葉徒長,不開花的現象。 春天5月份之后是扶桑營養生長重要時期,這時植株因為迅速生長,需要大量的營養,所以可以每20天左右施一次氮磷鉀復合肥。 6月起植株陸續開花到10月,這期間的每月可以追施以磷為主的肥料一次,使花連開不斷,花期不應施大肥,以免落蕾。也可以每7~10天向葉面噴灑一次0.2%的磷酸二氫鉀,以促使葉片翠綠,多育花蕾。遇到高溫天氣要少施肥。 10月份開始要控制施肥。可以在盆土表面撒上一薄層干肥,比如粗粒餅粉、醬渣粉粒等。要減少氮肥的施用量,以免其枝葉徒長,影響休眠。如果葉片出現黃化,可以澆施0.3%濃度的硫酸亞鐵水溶液,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狀。 扶桑進入休眠期,可不施肥。 澆水:扶桑耐濕怕干,怕積水和雨澇,日常養護中要保持盆土濕潤。 生長期盆土保持濕潤,莖葉才能生長迅速;如果供水不足,葉片就容易萎蔫變黃脫落,應該每天澆一次水為宜。 進入伏天要上、下午各澆一次。同時還應該給葉面和盆土周圍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注意雨季時要及時排除盆中積水。 秋季澆水和春季一樣,應該以每天一次為宜。 冬季因為氣溫低,植株新陳代謝下降,所以要嚴格控制澆水,否則,其抗寒能力會減弱,容易發生凍害。可以每隔5~7天澆一次水,水量不宜多,以保持盆土微濕潤為宜,并且可以經常用接近室溫的水噴灑葉面,保持空氣濕度。 修剪:扶桑枝條萌發力強,耐修剪,要經常對其修剪,保證植株的健康生長。要隨時剪去枯枝、病枝、弱枝、過密枝和殘花殘梗,以便通風透光。 為了保持植株多著花,可以根據扶桑發枝萌蘗能力強的特性,在早春出室前進行重剪。修剪時,各個側枝莖部只需要保留2~3個芽,將上部全部剪去,以促使其萌發新枝。修剪后,因為地上部分養料消耗減少,所以要適當節制水肥。 花后要對植株進行適當修剪,以便誘發新梢。 如果想要造型出美觀的植株,就要在幼苗期就要開始對其進行修剪。 在幼苗長到15厘米高的時候對其進行摘心處理,以便促使其下部抽發腋芽。在幼苗基部萌芽成枝的過程中,要選留3~4個新梢培養成骨干枝,等到新梢長出4~5片葉子的時候,可以進行第二次摘心,這樣,當年便可形成有5~7個側枝的樹形。以后可以每年在春季結合換盆對植株進行修剪。 老的扶桑植株,每隔1~2年進行一次重剪,每個側枝留基部芽2~3個即可,這樣能夠促進萌發健壯的新枝,也有助于矮化植株。 [溫馨提示:不要急于修剪,要仔細觀察樹勢,然后決定取舍后再下剪。修剪要根據情況而定,如果想要植株早開花,就不要修剪過重。在修剪的時候要小心細致,不要損傷到旁邊的植株,切口要與枝條分枝基部相平才美觀。在修剪留芽的時候,要選留外側芽,不要留內側芽,并且剪口頂部要高出留芽0.2~0.3厘米。] 光照和溫度管理:扶桑喜歡陽光充足、溫暖濕潤及通風的環境。在其生長期要給予充足的光照,才能正常生長和開花,一般每天光照不得少于8小時,如果光照不足,就容易出現落蕾、花朵縮小、花色暗淡等現象。但扶桑忌悶熱的天氣,如果陽光過強,扶桑也會被灼傷,所以尤其在夏季,要盡量避免太陽直射,可以在中午前后要進行適當的遮陰處理,也可以向葉面和四周噴霧,但如果陽光不太熱,就可以不遮陽。 扶桑不耐寒,生長最適宜的溫度在15℃~25℃,在3~10月溫度可以在18℃~25℃間,10月到第二年的3月溫度可以控制在13℃~18℃間。但冬季溫度不得低于5℃,否則葉片轉黃脫落,如果溫度到了0℃以下,就會發生凍害。扶桑耐熱,在30℃以上的高溫仍然能正常生長。 花果期管理:扶桑開花基本在每年的6~10月期間。想要扶桑開花且開得多、開得大就要注意精心養護。 扶桑花喜肥,特別是在開花孕蕾期需要大量的磷鉀肥,所以,在孕蕾期要多施磷鉀肥,少施氮肥,如果氮肥過多就會使枝條徒長,消耗大量養分,花芽難以形成。 在扶桑花期要給予充足的光照,光照不足也不能形成花芽,更不會開花。 在植株花期要保持好適當的溫度,一般溫度控制在20℃~35℃之間時,植株會生長良好,并且容易開花,溫度太低,植株生長緩慢,甚至會出現落葉現象。花期還要注意花期要適當澆水,如果盆土過干或過失,也會造成植株生長不良,容易發生落葉落蕾情況。 另外晝夜溫差變動大,也會出現落葉落蕾現象,所以,要注意保持溫度平衡。 入秋之后,隨著氣溫的不斷降低,扶桑開花的數量也在逐漸減少。為了延長花期,在室外氣溫達到20℃上下時,就要及時把扶桑搬入室內,保持溫度在20℃以上。移入室內后,可以減少澆水量,發現葉片稍微發蔫時再澆水,這樣可以促使扶桑開花。室內溫度高,扶桑花的新陳代謝快,消耗養料就多,所以,為了保證有充足的營養保證其孕蕾開花,要在每周追肥1~2次,進入室內后要把其放在有陽光的地方,每天接受光照時長最好在4小時以上。 換盆:扶桑根系發達,一般每年4月份換盆一次,換盆時要去掉植株上的宿土,剪去腐爛根和過多過長的根系,以便促進新根生長。 換盆的過程可以參照上盆的過程進行,注意換盆時,可以在盆底略加磷肥。換盆的同時可以對植株進行整形修剪。 換完盆后可以放在半陰處3天左右,換完盆后要澆水,澆水程度是水從盆底流出為止,然后將其放在半陰處,3天后便可恢復,此后可以逐漸開始正常管理。 繁殖:扶桑的繁殖方法可以有扦插、嫁接兩種方法。 扦插繁殖 這種繁殖方法常在5~10月進行,以梅雨季節扦插成活率最高。 可以選取兩年生的健壯枝條或當年生的半木質化健壯枝條作為插穗,剪取長10~15厘米,留下枝頂端葉片,切口要平,插于育苗床上,一般選擇的基質是素沙,基質要進行消毒先,可以在100℃沸水中沖淋,插床的厚度一般在15~20厘米為宜,插入的深度在4~5厘米即可。插后要立即澆一次透水,然后用塑料布遮蓋。之后要注意插床濕潤,酌情對其噴水。空氣濕度要保持在80%以上,室溫在18℃~25℃,一周后,可以讓其逐漸接受陽光,經過30天左右的時間插條便可生根,再隔十天左右,插苗根系比較強大后便可上盆。 嫁接繁殖 嫁接繁殖一般在春、秋兩季進行。多用于扦插困難或生根較慢的扶桑品種,尤其是扦插成活率低的重瓣品種。用枝接或芽接,砧木用單瓣扶桑。嫁接苗當年抽枝開花。 越冬:扶桑不耐霜凍,在霜降后到立冬前就必須要移入室內。一般越冬溫度在8℃以上,不得低于5℃,否則會遭受凍害,但溫度也不要高于15℃,以免影響其休眠。如果植株休眠不好,枝條徒長,就會消耗大量養分,第二年生長開花就不旺盛。 扶桑入室后要放到陽光充足的地方,剛剛入室的扶桑,要每天中午開窗通風,如果無法獲得陽光照射并且通風不暢,葉片就容易脫落。 注意觀察盆土是否干燥,盆土應該保持在30%的相對濕度,不可大量澆水。如果盆土偏干,可適當進行澆水。在天氣冷的時候澆水,能夠起到防凍害作用。 冬季不必施肥,要施也只是施一些微量的液態肥料。 為了防凍,還可以在盆上蓋紙或蓋塑料薄膜進行保暖。還可以用塑料袋罩住扶桑,再在塑料袋上扎幾個呼吸用的小孔,以便其內部空氣流通。 出室時間大約在4月份。 病蟲害防治:扶桑容易受到煤污病、葉斑病、炭疽病、蚜蟲、紅蜘蛛、刺蛾的危害,發現扶桑染病,可以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 如果發現蚜蟲,可以用10%除蟲精乳油2000倍液噴殺。發現紅蜘蛛應該用克螨特等藥物進行噴殺。 另外,在冬季如果室內溫度過低,容易爆發灰霉病,為了預防,可以用蠟把植株傷口封嚴,并且噴代森錳鋅。 最佳擺放位置:盆栽扶桑適用于客廳和入口處擺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