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湖南衛視的《聲臨其境》在網上的熱度不小,圍繞節目的相關話題常常能夠出現在社交網站上,成為人們爭相討論的對象。在最新一期的節目中,韓雪憑借對《海綿寶寶》的英文版配音在網上圈了一批粉絲,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 藝人參加綜藝實現走紅,這種情況在近幾年的國內綜藝市場中屢見不鮮。除了韓雪,趙立新也憑借在《聲臨其境》中的精彩表現知名度大增。周一圍、辛芷蕾等青年演員參加《演員的誕生》,很多觀眾也由此了解到了這些具有不俗實力的藝人。 姑且叫這種現象為“綜藝造星”,它區別于日韓那種一整套偶像包裝生產的成熟工業化流程,更多是藝人憑借著自身的獨特優勢在熱門綜藝中大風光彩而獲得極大曝光度的。為何會國產綜藝頻頻出現“綜藝造星”呢?這種“造星”機制又是否具有可持續性? 國內屢屢有人通過綜藝實現走紅 在“純娛樂”時代,參加綜藝節目只是明星們工作中的邊角料,答題、玩游戲的節目形式持續了很多年,愈發提不起興趣,而自從真人秀的大片時代開啟之后,參加綜藝節目成了明星本職工作之外的第二戰場,在這里,他們可以展現出更大的個人魅力。 同時在當下,明星們要跟足一整季節目,短則兩三個月,長則半年,如果節目播出成功,隨著話題的發酵,節目的關注度不斷提高,明星的人氣自然隨之上升。 幾年前,通過綜藝節目一夜走紅的人就有很多,有參加《爸爸去哪兒》的“模特+大廚”的張亮,還有從《我是歌手》唱出來的實力派歌手黃綺珊、通過《中國星跳躍》走紅的“宅男女神”周韋彤,借著《百變大咖秀》讓更多內陸觀眾熟知的王祖藍等等。 綜藝節目是目前最能夠將內容推到“全國皆知”層面的平臺。去年,自《中國有嘻哈》開播以來,嘻哈文化越來越多地受到大眾關注,此前一直被貼上“地下”、“小眾”、“邊緣”、“非主流”的音樂一瞬間成為最新潮、最具吸引力的前沿文化,而各位Rapper更是一夜成為眾多少女們的夢中“男神”。 在去年的暑期黃金檔,各類綜藝節目紛紛上架,和音樂相關的除了《中國有嘻哈》,還有《快樂男聲》《中國新歌聲》《明日之子》等,許多媒體和互聯網平臺如往日一般再次開始討論“綜藝造星”話題。 明星走紅,最直接的體現就是飆升的身價和關注度,而在這個網絡盛行的時代,微博粉絲數幾乎是證明一個藝人“紅或不紅”的第一標準。張亮的微博粉絲數,參加節目之前的11萬,現在已經變成了2451萬。走紅之前,張亮出席商業活動的價格約在5000元左右,如今,張亮的商演價格已經暴漲到對外報價80萬元。而在參加《中國有嘻哈》之后,GAI、Tizzy T等在節目中受歡迎的Rapper的社交平臺粉絲數暴增幾十萬,參加的商演和音樂節也場場爆滿。 國產綜藝為何能夠頻頻“造星”? 事實上,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韓雪參加《聲臨其境》“走紅”并不是真正的“綜藝造星”。在參加節目之前,韓雪已經是一位出道多年的演員,也出過專輯,積攢了遠勝于普通人的知名度。這次“走紅”更多地只是通過在節目中的精彩表現,刷新了很多人對其的認識,然后粉絲群體得到了進一步擴散。 在如今競爭激烈的綜藝市場中,嘉賓的表現構成了節目的重要內容。在二次傳播中,也不排除節目組在后面發揮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唯有如此,才能更加放大節目的特色,吸引更多人的關注,最終提升節目收視率。韓雪配音的單人CUT在微博上轉發量已經達到12萬,視頻播放量破億,微博評論幾乎呈現的是一致好評。 韓雪、周一圍、趙立新等人都是長期扎根于影視圈的非流量明星,他們的走紅一方面跟節目的熱播有關,一方面跟自身的實力密不可分。無論是《演員的誕生》還是《聲臨其境》,播出平臺都是國內一線衛視,節目也都是電視臺順應政策號召和觀眾期待所推出的重點項目,在整體制作和后期宣傳上更是牟足了勁,所以節目本身都在市場中取得了不同程度上的成功。 其次,節目走紅,但并非是里面的所有嘉賓都被觀眾所知。具備特色,大放光彩的人才會獲得觀眾的垂青。周一圍若沒有展現出青年演員身上少有的精湛演技和誠懇態度,韓雪、趙立新若沒有展現出深厚的臺詞功底和熟練的外語表達,想必也不會成為網友津津樂道的藝人。 他們的走紅更多的是實力派演員借助著熱播綜藝的一次短暫圈粉,當節目回歸平靜,會有新的嘉賓和話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知名度的提升對他們來說總歸是件好事,雖然身上的壓力可能會倍增,但說明觀眾的審美偏好在向著有實力、不油膩的專業人士傾斜,印證了那句俗語:是金子,就總會發光的。 APPY NEW 作者:秋實 責編:譚如謙 應聘簡歷發送郵箱2529607074@qq.com 轉載、投稿、商務合作可掃我 微信號:huayu1905 電話號碼:131618915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