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七月初七,隨著七夕檔開局,除了依然堅挺上映的《一出好戲》和《巨齒鯊》,以《歐洲攻略》為首的七部新片紛紛加入暑期檔后半場之戰。 不過令人側目的是,截止至昨日下午16時左右,占據票房首位才半日之久的《歐洲攻略》就被《一出好戲》在排片遠低于前者的劣勢條件下實現了反超,后者最終以1.07億的成績奪得七夕檔票房冠軍。 此外,昨日被多部新片擠到票房第五位的《巨齒鯊》,今日在排片一開始不占優勢的情況下也回歸到了票房第二的位置。 這種看似出乎意料之外、實則在意料之中的反轉,著實是一出好戲! 主打流量明星的中小體量片 并沒有拔得檔期頭籌的實力 《歐洲攻略》是香港導演馬楚成“攻略系列”的第三部,前作《東京攻略》和《韓城攻略》都具備不錯的可看性,是以特工、動作和明星為主打特色的系列IP。 作為七夕檔新片中的頭號種子選手,該片也被視為唯一可與《一出好戲》一爭高下的檔期新片,在上映首日的預排片達到了27%,位列七部新片之首。 只不過高排片對應卻不是好成績,上映首日,《歐洲攻略》的票房不僅很快被《一出好戲》輕松反超,口碑也是一塌糊涂,豆瓣評分僅3.8。 十三年之前,國內觀眾或許對銀屏上“俊男美女+耍酷搞笑”的模式感到新奇,但在大多數觀眾具有高級審美的當下,這一套已完全失靈。而這次《歐洲攻略》在演員上選擇了老牌演員梁朝偉加當紅流量及唐嫣的搭配,劇情上也與兩部前作換湯不換藥的老套模式類似。 當紅流量擔綱主角,故事建構于知名IP,一眾資本的聯合助力,看似都是制造票房爆款的有力保障,但這種被資本和粉絲聯手打造出的IP風潮其實早就到了一個遏喉的瓶頸期。 《歐洲攻略》雖有IP珠玉+豪華陣容,卻在故事構建和觀眾審美上進步不夠,觀眾并自然不會照單全收,電影本身基本不具備撐起檔期票房之首的實力。 除《歐洲攻略》之外,剩下的幾部同為中小體量的新片也不具備與《一出好戲》《巨齒鯊》正面對抗的能力。因此,在一番短暫“更朝換代”后,《一出好戲》和《巨齒鯊》雙雙扛起票房帶頭大旗,可以說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泛濫的情懷IP越來越失靈 合家歡氣質更受觀眾青睞 每逢節假日,能夠營造節日氣氛的合家歡電影是觀眾的必點菜。今年的七夕檔雖無應景的愛情片,卻有《新烏龍院之笑鬧江湖》和《精靈旅社3:瘋狂假期》以及《快把我哥帶走》這些都具備合家歡氣質的喜劇電影。 對比上映前后的相關數據,這三部電影中關注度最高的為《新烏龍院之笑鬧江湖》,其在貓眼專業版上獲得近40萬的“想看人數”,遠高于《快把我哥帶走》和《精靈旅社3》;同時首日票房也以微弱的優勢領先于后兩者。 但在今日,《快把我哥帶走》和《精靈旅社3》卻都實現了票房逆襲,并且與“烏龍院”拉開不小的差距。截止至22點42分,《快把我哥帶走》《精靈旅社3》《新烏龍院之笑鬧江湖》三部影片的單日票房分別為3506萬、3405萬、1913萬。 或許自《愛情公寓》之后,想要靠情懷賣電影票的宣發方都要三思而行。此前已有不少案例告訴我們,過分依賴于情懷營銷是要付出不小代價的。 以《新烏龍院之笑鬧江湖》為例,這部以讓很多80、90后念念不忘的“烏龍院”系列IP為主要宣發點的電影,是這個暑期檔最受關注和期待的作品之一。但這部號稱除釋小龍之外原班人馬全部回歸來打造的“誠意之作”,據悉僅用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拍攝,還創造了一個“定檔五次調檔三次”的“壯舉”。 上映之后,該片的確存在著“貨不對口”的問題,除原來海報上宣傳C位主角淪為配角之外,觀眾多是對其強行“回憶殺”和“炒冷飯”的失望差評,在豆瓣上僅獲得3.2的評分。 而《精靈旅社3》和《快把我哥帶走》實現逆襲,靠著卻是相對不錯的口碑。目前,兩部影片在豆瓣上的評分分別為7.2、7.1。 《精靈旅社3》是真正意義上的原班人馬打造,上月在北美公映便登頂周末票房冠軍。影片中可愛的怪物們和各種適宜的笑梗,有效地抓住了很大一部分喜好合家歡動畫的觀眾;而《快把我哥帶走》改編自漫畫,受眾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題材上算是出奇制勝,講述一對兄妹在成長中相愛相殺的真情陪伴故事,在今年缺乏青春題材的整個暑期檔顯得較為新奇。 根據相關票房數據走勢和觀眾口碑反饋,這兩部成色不錯、風格輕快的影片應該將會受到更多觀眾的青睞。 多類型影片滿足各類觀眾需求 總票房增幅100%創同檔期新高 雖然這個七夕檔的新片質量參差不齊,但也正是這些在題材內容上涵蓋較廣的影片,使得各個層面的觀眾有了更多選擇。 據貓眼數據統計,今年七夕檔創下了4.6億票房,相較于去年同期的2.3億,增幅高達100%,創造檔期影史票房的新紀錄。其中冠軍《一出好戲》票房破億,《歐洲攻略》也以近億票房領跑新片,《新烏龍院之笑鬧江湖》拿下6600萬票房,《精靈旅社3》和《快把我哥帶走》也都收獲5000萬之多的票房。 六部影片單日票房均破五千萬,這著實是一個不小的奇跡。 這個小奇跡的出現,除了得益于遇上星期五這一傳統觀影高峰期,主要是因為今年的七夕檔影片類型較之以往同期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多樣化。 雖然沒有你儂我儂的愛情片,但觀眾卻能在《一出好戲》感受社會人的荒誕無奈,能在《巨齒鯊》中感受巨獸侵襲的刺激,能在《歐洲攻略》中看俊男靚女耍酷扮帥,能在《快把我哥帶走》中為兄妹親情笑淚齊飛,甚至是像《最后的棒棒》這樣的比較優質紀錄片也獲得一部分特定觀眾的關注。 差異化的類型和題材使得各類電影都能獲得各自對應的觀眾群體,進而均獲得不錯的票房成績,在整體上造就了今年七夕檔票房的火爆。 市場有了更大的包容性,觀眾有了更多的選擇性,這是電影市場和電影觀眾的相互進步。 其實不僅是七夕檔,在整個暑期檔,我們都似乎看到了這種趨勢,在異常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有的影片幾次改檔易檔,有的影片堅持如期上映;有的影片主打情懷卻遭遇滑鐵盧,有的影片只靠口碑卻創造了奇跡。 今年的中國電影市場看似變化莫測但其實有規可循,因為它背后體現的總是“人民的名義”,對于影片內容始終羞于啟齒或者避而不談的電影,不管營銷IP和販賣情懷的手段如何高明,市場反饋和觀眾口碑永遠是使其現行的照妖鏡。 ![]() 作者:韓樹 責編:金宇、如謙 副主編:金宇 應聘簡歷發送郵箱2529607074@qq.com 轉載、投稿、商務合作可掃我 微信號:huayu1905 電話號碼:13161891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