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包括華策影視、慈文傳媒、唐德影視在內,大部分A股電視劇公司紛紛發(fā)布了半年報。今年上半年,國內電視劇、網劇市場明顯趨冷,電視臺收視率下滑嚴重,幾乎沒有爆款作品出現。直到暑期檔后半段,才終于有了一部《延禧攻略》。臺播劇部分則基本“全軍覆沒”,本來備受期待的網臺聯播大劇《如懿傳》,終于還是沒能上衛(wèi)視。 此外,國內影視行業(yè)所處的資本環(huán)境越發(fā)惡劣。本來已經連續(xù)跌了兩年的文化傳媒股沒等到反彈,反而等到了“陰陽合同”這只黑天鵝。再加上國家隊等主力資金撤離影視股,也讓華策影視、慈文傳媒等沒什么實際利空消息的公司一起躺槍。但從半年報來看,A股電視劇公司的情況其實還要好于去年。 華策影視 報告期內實現營業(yè)收入21.87億元,同比增長24.89%;實現凈利潤2.89億元,同比增長5.28% 慈文傳媒 報告期內實現營業(yè)收入7.58億元,同比增長127.37%;實現凈利潤1.93億元,同比增長153.4% 歡瑞世紀 報告期內實現營業(yè)收入2.56億元,同比增長0.61%;實現凈利潤5011萬元,同比實現扭虧為盈 當代東方 報告期內實現營業(yè)收入5.07億元,同比增長25.44%;實現凈利潤1.14億元,同比增長360% 唐人影視 報告期內實現營業(yè)收入2.19億元,同比增長67.74%;實現凈利潤4290萬元,同比增長15.32% 此外,尚未發(fā)布半年報的公司中,唐德影視上半年預計盈利8500萬元至950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1.49%至58.14%;已經成功轉型為影視公司的吉翔股份凈利潤預計增加1.49億元至1.89億元,同比增長245%—311%,而公司的扣非凈利潤預計增長超過1000%。 據不完全統計,已發(fā)布半年報或預告的幾家電視劇行業(yè)上市公司中,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00%的竟然超過4家。業(yè)績漲幅沒超過100%的華策影視、唐德影視、唐人影視也都交上了一份不錯的半年報。唯一一家凈利潤下跌的是華錄百納,上半年預計虧損2.61億元—2.66億元,同比由盈轉虧。 除了華錄百納外,A股電視劇公司似乎個個告捷,似乎不是我們印象中一片愁云慘霧的樣子。在同時跨界影視和游戲的完美世界的半年報中,電視劇板塊的表現也要好于游戲。然而半年報的表現并沒有對相關公司的股價起到提振作用。 慈文傳媒目前的動態(tài)PE已經跌到了15倍以下,股價幾乎跌到了年初時的三分之一,跌幅遠遠深于大盤。唐德影視、歡瑞世紀等半年報表現較好的股票大多也是如此,電視劇公司是否存在被低估的情況? 電視劇行業(yè)周期性強,半年爆發(fā)或將透支全年收入 A股各大電視劇行業(yè)上市公司目前仍牢牢把控著行業(yè)內大部分頭部劇項目,一個或幾個頭部劇一般就能占到一家公司的營收大頭。因此,國內電視劇公司的短期財報通常存在比較劇烈波動。 2017年,【話娛】也對A股電視劇行業(yè)公司半年報做過梳理和總結(電視劇公司半年報業(yè)績多半下滑,庫存+應收賬款的“雙高病”該如何破解)。彼時,慈文傳媒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降,唐人影視、華錄百納也出現了業(yè)績下滑,歡瑞世紀甚至虧損了4000萬。 但當下半年多個頭部劇項目確認收入后,大多數公司的年報業(yè)績又開始穩(wěn)步回升。2017年年報中,慈文傳媒實現凈利潤4.08億,同比上漲40.78%;歡瑞世紀實現凈利潤4.22億元,同比上漲59.23%。 我們再來看今年半年報業(yè)績上漲較快的幾家公司。慈文傳媒有《爵跡之臨界天下》、《楊凌傳》(回到明朝當王爺)等多部IP大劇確認首輪發(fā)行收入;當代東方又8部劇確認了二三輪銷售,同時還有一部計劃外新增投資的《如懿傳》正在播出。唐德影視也同時有三部劇確認了收入。 在各大公司總體劇集產能沒有太大變化的情況下,好賣的項目就只有那么多,上半年賣的多一點下半年賣的自然就會少一點。慈文傳媒下半年的8部作品(下圖可見)雖然數量不少,但其中有3個是網大,一個只有5集的番外篇網劇,其余的項目也都是體量不大的純網劇。對于電視劇公司的半年報利好,并不能太過樂觀的看待。 前有古裝劇“上星難”,后有視頻網站聯合“限價” 臨近8月底,業(yè)內備受關注的一部“劇王”《如懿傳》終于播出,只是從最初的設想的網臺聯播變成了純網劇。其實對于業(yè)內來說,這個變化并不意外。監(jiān)管對于網絡和電視渠道的要求,并沒有完全達成統一。但電視劇制作公司可能要為此付出代價。 據傳,按照最初計劃,《如懿傳》賣給江蘇、東方兩大衛(wèi)視的售價是每家每集300萬,賣給騰訊是每集900萬。如果事實如此,那么放棄衛(wèi)視播出后,《如懿傳》會損失4成的售劇收入。此外,據媒體《金融街偵探》報道,新麗傳媒可能要賠償兩大衛(wèi)視1億元的違約金。 視頻網站前一段時間出來的“聯合限價令”,對于影視劇制作公司來說短期內不能算是利好。視頻網站限制明星片酬的目的,主要還是為了壓低購劇成本。特別是“單個演員單部片酬不得超過5000萬”這樣的限制,對于電視劇這種按集收片酬的項目來說,可以看做是對項目體量的限制。 此外,整治天價片酬,以及衛(wèi)視限古令正在行業(yè)內造成越來越多的“蝴蝶效應”。據多家媒體報道,往年熱鬧的橫店影視城今年異常冷清。曾經同一天四五個古裝劇劇組同時開工的情況,在今年一直沒有出現過。 有橫店影視城內部人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的收入下降了42%。這個突如其來的打擊在遏制演員的天價片酬之前,首先影響到了影視城產業(yè)鏈上的群演、服化道行業(yè),還有旅游、住宿、餐飲等產業(yè)。 而真正受到直接影響的天價片酬明星當事人,很多選擇了暫時不開工。據搜狐娛樂報道,某個與一位流量小生簽約的項目,由于限酬令的影響不得不與之重新簽約,最終導致了雙方提前結束合作。明星們處于自身利益考慮,在事件塵埃落定前選擇觀望,很多項目開不了工,資本也同樣在觀望狀態(tài)。 而層層監(jiān)管限制住了電視臺的古裝劇后,今年的爆款仍然是《延禧攻略》。像《人民的名義》這樣成功的現實題材作品出現的概率太小。從各大電視劇公司半年報披露的項目來看,幾乎沒有新立項的古裝大劇,小投資體量的現實題材劇集、純網劇占到了新項目的大多數。整個行業(yè)都在猶豫中舉棋不定,所造成的影響在各大公司今年的年報中可能就會有所體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