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心麻花的喜劇《李茶的姑媽》與張藝謀的古典水墨《影》兩部影片面前,《無雙》這部港味十足的犯罪片在上映之前并不被外界看好,業內和觀眾也只是認為其只能占據市場第三的位置,這個從上映首日三部影片的排片和票房可以得到驗證。 然而在上映之后,《無雙》卻出人意料地一路開掛開啟了其逆襲之路,影片在上映次日就在日票房上逆襲了《影》,上映第三日便登頂日票房冠軍。之后這一優勢一直保持著,截止【話娛】發稿日,影片總票房已經逼近8億元。 《無雙》在國慶檔的逆襲也讓市場看到,只要品質夠硬,即便是不太受市場待見的犯罪影片,其依舊能夠獲得主流觀眾認可,成為市場黑馬的可能。那么作為一個容易被市場忽略的類型,《無雙》這次的大獲全勝對于這一類型又有著哪些突破,國產犯罪片近些年有著什么樣的表現,內陸和香港在這一類型的合拍中又都取得了哪些成績呢? 8.1分+8億票房,《無雙》成國慶檔口碑和票房最佳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檔,《無雙》用多組數據證實了其強勁實力。票房上,《無雙》上映以來已經連續一周位居日票房冠軍,同時日票房占比已穩步上升到40%以上,也在不斷拉開與《影》等影片的票房差距。而根據貓眼數據,影片目前票房已逼近8億元,預測總票房將過10億元。 口碑上,《無雙》在豆瓣上已經超過15萬人進行評價,評分高達8.1分,并且好于89% 犯罪片和好于93% 動作片,種種數據也足以證實影片的過硬品質。 而這樣的口碑無論是與同檔期上映的《影》、《找到你》以及《李茶的姑媽》等片相比,還是與近些年同題材影片相比,《無雙》均獲得了很大的突破。《無雙》在成為今年國慶檔最高票房和最強口碑的同時似乎也在用片名書寫其天下“無雙”的統治地位。 不過《無雙》能夠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績,這些在【話娛】看來,雖然意外但也合情合理。相對于同檔期影片,原本不具賣相的《無雙》在這一檔期更具有可看性。外界方面,最具冠軍相的《李茶的姑媽》生生將喜劇變成了鬧劇,全片生硬的橋段,低智商化的人物令人難以接受,最終將票房冠軍拱手相讓;而《影》雖然在畫面攝影和故事以及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上獲得了很大的突破,但受制于目前古裝題材有限的市場以及觀眾出現的爭議,影片難以取得高票房似乎也并不意外。 而作為一個商業類型片,《無雙》無論是影片中出現的向經典港片致敬情節,兩大主演突破性的表演,還是影片在犯罪懸疑影片的完成度,影片在故事性上均超出國慶檔其它影片,這也是影片能夠成功,能夠如此賣座的主要原因。 近8年票房過億影片高達51部,內陸和香港合拍片成犯罪片趨勢 作為香港經典商業片的一大類型,犯罪片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而且在過去也曾有著輝煌的表現,上世紀80年代吳宇森的《英雄本色》等為代表的經典黑幫片與林嶺東的《監獄風云》等“風云”系列不斷成為經典,90年代的《縱橫四海》與《古惑仔》等系列廣受市場歡迎,新千年交替既有杜琪峰銀河映像為代表的《暗戰》與《黑社會》等影片,也有《無間道》系列橫掃金像獎與金馬獎等各大獎項。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隨著近些年香港電影市場的不斷縮小以及香港電影人紛紛北上拍片,香港電影出現了沒落,在近些年也只有《門徒》、《樹大招風》、《寒戰》等少數有影響力的犯罪影片。 與香港電影整體上的式微不同,近些年內陸在這一類型上因為有香港電影人或相關公司參與制作,反而迎來了創作上一波高峰。 【話娛】對近八年國產犯罪影片的票房進行了統計并制作成表格。數據顯示,這八年這一類型的影片票房過億的已經有51部,其中內陸獨立制作的有16部,香港獨立制作的有3部,內陸與香港合拍片占了28部,中國與韓國合拍片有2部,內陸與臺灣合拍、中英合拍各占有1部。 可以看出得益于香港電影人在犯罪影片積累的多年經驗,在合拍片上,內陸也更傾向與香港進行合拍,且票房多比較可觀。如在國產犯罪影片票房榜前十中,有7部屬于內陸與香港合拍,其中《湄公河行動》以11.83億元位居榜首;這次的《無雙》也以7億多元的票房位居第二。 此外,由于這一類型的影片在高票房上多集中在近三年,【話娛】對近三年這一類型的影片做了統計后,發現了這樣一個特點:2016年和去年,票房在1億以上各有11部影片;而今年,則有4部影片。 與此同時,在累計票房上,2016年因為《湄公河行動》的爆發,這一類型總票房達到40.93億元;去年得益于《追龍》、《英倫對決》、《殺破狼·貪狼》三部影片旗鼓相當的表現,這一類型總票房達到34.59億元;而今年,雖然《無雙》在票房上比去年單部犯罪影片都高,都因其它高票房數量較少,這一類型總票房目前也只有18.6億元。 高口碑影片促使市場回暖,內陸犯罪片更需注重商業性的不足 【話娛】對近八年票房過億的犯罪影片按照豆瓣評分進行劃分,也發現這樣一個規律:在51部影片中,豆瓣評分7分以上影片共有19部,而最近四年占了不少,2015年與2016年各有3部,去年有4部影片,今年有1部。尤其是票房最高的《湄公河行動》和今年《無雙》在評分上均超過八分,獲得高票房的同時也獲得了超高的口碑。 不難看出隨著這一類型高口碑影片的出現,市場對于這一類型的接受度也正在放開。 不過要注意的是,在票房過億影片中,內陸犯罪片也占了不少比例,共有16部,多數影片雖然即便擁有不錯的口碑但票房上并不理想。由丁晟導演的《警察故事2013》只獲得5.34億元票房,《火鍋英雄》獲得3.69億元,曹保平執導的《烈日灼心》也只有3億票房。 此外,諸如忻鈺坤執導的《暴裂無聲》即便豆瓣評分高達8.2分,票房上也只5400多萬元。 相對而言,反而是內陸和香港合拍片往往更容易獲得更高的票房。這也說明相對于內陸對于導演個人藝術風格的追求,香港電影人更懂得電影的娛樂性,更知道市場的需求。 當然,這也與香港電影多年來在這一類型上的長期實踐有關。比如林超賢,在動作和故事敘事上已經非常扎實,莊文強、鄭寶瑞等人,在經歷了商業片的錘煉后,在類型片上已非常成熟,對于把握大眾也有更大的優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