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們認識和記錄世界的符號最早起源可能就是圖形,看到什么就畫什么,因為它最直觀最簡單省事,甚至中國的漢字也是由象形文字開始發端的,比如這些最早的簡單漢字,其實就是畫出來的圖形,比如下在這幾個字: (象形字舉例) 這些象形字,看到文字,基本就可以聯想到意義。比如,人字就是站立的人的側影;比如羊,就是夸大了頭部羊角的簡筆畫。 既然文字與圖畫的關系如此緊密,那么,經常用文字入印章的古人,自然也會把圖畫放入印章。這一類印章,就是肖形印。通常意義上,肖形印也稱象形印、畫像印、圖案印或圖紋印等。 (肖形印實物) 我們看鄧散木在《篆刻學》里的說法:
肖形印分為兩類,一類是僅有圖畫象形的,一類是有圖有文的。這無疑是正確的。但后面的話并不完全正確。 ( 《篆刻學》書影) 所謂“三代”,指夏、商、周,鄧先生所下結論的論據是陳簠齋(即陳介祺)的話:“圓肖形印,非夏即商”,陳簠齋的話也并不正確,拿來做證據當然結論不會正確。因為這里的“圓形璽”據考證應為西周晚期或春秋時的作品。 (故宮博物院藏古肖形印) 更有后出土的證據證明,戰國時期,也有肖形印。例如這方藏于上海博物館的禺疆肖形印: (戰國禺疆肖形印) 而且,隨時代發展,戰國的肖形印出土越來越多,如圖這些,都是戰國肖形印: (戰國肖形印舉例) 如果說,戰國還勉強還算是東周的余聲的話,那么,到了漢代,總不能再算作“三代”了吧,因為漢代也有大量的肖形印出現,鄧先生所舉肖形印圖形,多屬漢代肖形印,如圖: (漢代肖形印舉例) 是的,這些肖形印,多以白文為主,鄧先生說“肖形印多白文,其圖畫凹下之處,常有細紋突起,蓋便施于封泥之用者也。”實際上是,有了這些細紋路,在封泥效果中,肖形中的毛發紋路等細節就顯現出來了,如圖: (肖形印中的紋路) 有了這些細紋路,這方肖形印中的老虎身上的花紋,形象多了。 以上是純圖形印,下面說圖畫附文字的肖形印。
又有圖畫又有文字的肖形印,在漢印中較為多見,在這時,印章制作技術完全成熟,在印章中鑄刻圖案已經成為文字的裝飾手法,此時的肖形印,美不勝收,如圖: (漢印中的圖案加文字印) 第一方,文字為“日利”,圖案似為一只仙鶴,這是一枚吉語印;第二方是一方私印,印文為“中卿”,圖案為龍和虎;第三方也是一方私印,印文為“泠平”,圖案同樣是龍和虎,只是姿態不一樣了。再比如: (漢印圖案加文字肖形印舉例) 第一方是雙魚“日利”,雙魚的魚骨明顯,別具匠心;第二方單獨一個“印”字,配一個龍的圖案,很可能印主就叫“龍”;第三方印文是名和字放在同一方“四靈印”里,所謂的四靈,四個圖案分別是“青龍、白虎(一說麒麟)、朱雀(一說鳳凰)、玄武(龜)”,印文是“徐成囗,徐仁”,第四方同樣是“四靈印”,印文是“趙多”。 漢代也出現了朱文肖形印,如圖: (漢代的朱文肖形印) 第一方是一個胖大的“玄武”背上馱著一個私印“囗弘之印”;第二方則是朱文肖形裝飾下的一方吉語印“窒孫千萬”。 (來楚生先生的四格肖形印) 順帶說一句,漢印里的這些肖形印、四靈印、龍虎印以及各類圖案裝飾印,自明清開始,就為后世眾多篆刻家臨摹效仿,到了近代,來楚生先生又將肖形印創作發展為一個龐大的單獨領域,作品極具藝術價值,這里就不再一一舉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