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宮里土橋 文/陳國棟 很久很夕以前, 就有了宮里土橋的傳說。 無論文人筆下如何記載? 兩座土橋都與宮里有關, 一座是澗頭溝的“十丈橋” 一座是宮里和齊村之間的便民橋。 直到解放以后, 宮里區公所就在土橋東頭的“洞里”。 隨著時間的推移, 此橋順其而然就稱為宮里橋了。 歷經蒼桑歲月、飽受風雨災難, 走過的時光步步為艱、萬言難書。 
記得小時侯, 土橋底下的半圓形石洞, 雖然濁泥遍地、蟲蛇匍匐, 若遇洪發水還是暢通無阻, 直流南下進入順陽河道, 滋養著萬家千戶的生息不衰。 聽老人傳說, 土橋是用鐵錘子打造而成。 一錘叮一窩、一窩套三錘, 昔日的蒼生費盡力氣、熬盡若頭, 筑起這座近30米的土橋, 為的是子孫后輩出入方便。  這座土橋記載了歷史的煙云過往, 南北朝時北周是一個大國, 文帝宇文泰和元皇后就合葬于橋東, 東西一華里琉璃閃爍、殿群壯觀, 橋西、橋南廟宇星布、建筑雄風, 呈現出一派皇家貴戚、群臣朝拜的盛況。
這是一座神奇的土橋, 上世紀八十年代左右, 由于橋面破爛積水、凹凸不平, 連人帶車墜溝的事時常發生, 但天神菩薩總會彰功顯法、賜善保佑, 使一次次的事故都有驚無險。 這是一座日漸成長的土橋, 縣、鄉兩級政府集資喚民進行維修, 先后幾次墊土、砌石、鋪路面, 而今風景翠綠成行、車輛川流不息, 百姓負重前行創業、共奔美好前程, 使人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溫暖。
這是一座風水聚攏的土橋, 宮里溝自北向南如大蟒沉睡, 宮里橋自東向西若氣貫長虹, 鐘靈毓秀、英才輩出不窮, 地蘊玉氣、今朝百業昌隆, 金莊大道直通富裕的小康之路。 
啊!如今的土橋已換上了艷麗的新裝, 寬敞平坦的柏油路一馬平川, 承擔著新時代的光榮使命,任重而道遠, 功在當代、利惠千秋,鑄就了富平的北三環, 金莊公路綿延幾十公里, 為富平的紅色旅游保駕護航。 愿我們的家鄉林茂糧豐、椒果飄香, 勠力奮斗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