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經(jīng)常到各地去巡視,巡狩百官①,進(jìn)行“恭謁山陵、臨幸闕里、親征朔漠、閱視河工、指示方略、謁陵巡幸、木蘭秋狝等活動”,從康熙十六年以后,他每年都北巡木蘭秋狝,他還三次東巡謁陵祭祖;六次南巡勘閱河工、巡視漕運;兩次西巡進(jìn)謁五臺;小編查閱了《清實錄·圣祖仁皇帝實錄》,以康熙出巡為主線編輯整理了《康熙出巡都去了哪里?》,以供大家參考。 宛平城(舊稱拱極城) 康熙五十五(1716)年。丙申。二月,十八日命十二子、十六子隨駕,巡幸畿甸;四月,帶六個皇子陪皇太后避暑塞外,并于七月中旬去壩上行圍;十一月,謁陵行禮,并繞道八溝、熱河行宮回鑾。 康熙五十五(1716)年。丙申。 春。正月。壬辰朔(初一日)。 ○壬子(二十一日)。上幸湯泉駐蹕。 二月。壬戌朔(初一日)。 ○癸酉(十二日)。上自湯泉、回駐暢春園詣皇太后宮、問安。 ○己卯(十八日)。上詣皇太后宮、問安。 ○上巡幸畿甸②。命皇十二子固山貝子允祹、皇十六子允祿、隨駕。自暢春園啟行。是日、駐蹕拱極城③。 ○庚辰(十九日)。上駐蹕十三里④地方。 ○辛巳(二十日)。上駐蹕胡良橋⑤地方。 ○壬午(二十一日)。上駐蹕半壁店。 ○癸未(二十二日)。上駐蹕王廂。 ○甲申(二十三日)。上登舟、泊趙北口。 ○丙戌(二十五日)。御舟泊郭里口。 ○辛卯(三十日)。御舟泊段村。 三月。壬辰朔(初一日)。御舟泊圈頭。 ○甲午(初三日)。御舟泊趙北口。 ○乙未(初四日)。御舟泊苑家口⑥。 ○丙申(初五日)。上自苑家口登陸駐蹕王喜營。 ○丁酉(初六日)。上駐蹕良渠地方。 ○戊戌(初七日)。上駐蹕南窰地方。 ○己亥(初八日)。上駐蹕戴嶺地方。 ○庚子(初九日)。上回駐暢春園。諸皇太后宮、問安。 ○甲辰(十三日)。皇三子和碩誠親王允祉恭請上幸王園進(jìn)宴。 閏三月。辛酉朔(初一日)。 ○己巳(初九日)。上自暢春園。幸湯泉。 ○甲戌(十四日)。上自湯泉、回駐暢春園。詣皇太后宮、問安。 康熙五十五年巡幸京畿 夏。四月。庚寅朔(初一日)。 ○癸卯(十四日)。上奉皇太后避暑塞外。命皇三子和碩誠親王允祉、皇七子多羅淳郡王允祐、皇十五子允禑、皇十六子允祿、皇二十子允祎、隨駕是日、自暢春園啟行。駐蹕湯泉。 ○甲辰(十五日)。上駐蹕南石槽。 ○乙巳(十六日)。上駐蹕懷柔縣。 ○丙午(十七日)。上駐蹕密云縣。 ○丁未(十八日)。上駐蹕羅家橋地方。 ○戊申(十九日)。上駐蹕遙亭。 ○己酉(二十日)。上駐蹕巴克什營。 ○庚戌(二十一日)。上駐蹕兩間房。 ○辛亥(二十二日)。上駐蹕鞍子嶺。 ○諭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等曰、時已暑熱、隨駕人員遇水不可妄飲、當(dāng)令擇好水飲之。今已出口。口外與口內(nèi)不同。早晚甚涼。日中則熱。可遍諭隨駕人員、各宜謹(jǐn)慎。 ○壬子(二十三日)。上駐蹕王家營。 ○喀喇沁多羅杜楞郡王塞棱等來朝。 ○癸丑(二十四日)。上駐蹕花峪溝地方。 ○甲寅(二十五日)。上駐蹕喀喇和屯。 ○乙卯(二十六日)。上至熱河。駐蹕行宮。 ○喀喇沁鎮(zhèn)國公善巴喇錫來朝。 ○戊午(二十九日)。翁牛特多羅杜楞郡王和碩額駙蒼津來朝。 五月。庚申朔(初一日)。諭大學(xué)士嵩祝曰、自密云縣至邊北、雖雨水沾足無煩再禱。但京城左右仍然暵旱、朕心不安。不知眾大臣亦念及否。目前端午節(jié)恐互相會飲。應(yīng)行嚴(yán)禁、并令各官竭誠祈禱。爾將此旨、速發(fā)京師。傳諭九卿。 ○辛酉(初二日)。夏至。祭地于方澤。 ○甲子(初五日)。大學(xué)士嵩祝、摺報京師下雨。日期得旨、宋儒有言、求雨得雨、旱豈無因。此意甚深今雖下雨但雨勢未必遠(yuǎn)及有何可喜之處。求雨斷不可止必處處沾足方可停止也。 ○丁卯(初八日)。署內(nèi)務(wù)府總管馬齊、以復(fù)授為大學(xué)士、赴熱河謝恩。得旨、馬齊、著留此處辦事。嵩祝、著在京辦事。 ○科爾沁多羅冰圖郡王宜希班第、來朝。 ○戊辰(初九日)。禮部題、臣等自四月二十二日祈雨起、連日微雨。至五月初三日、雨大霈。初七日、據(jù)差看雨人員等、報稱京城周圍、初三初四等日、雨水皆足。令于初十日停止祈禱。報聞。 ○己巳(初十日)。上因得雨、始照常進(jìn)膳。 ○喀喇沁多羅額駙門都、來朝。 ○甲戌(十五日)。皇四子和碩雍親王胤禎遵旨赴熱河行在。 ○丙子(十七日)。土默特多羅達(dá)爾漢貝勒阿喇卜坦、來朝。 六月。己丑朔(初一日)。 ○丁酉(初九日)。喀爾喀和碩親王多羅額駙車妄扎布、來朝。 ○辛丑(十三日)。諭大學(xué)士等曰、熱河地方、雖日日布云、時有雷電、而雨未大沛。問各處來人、言京城四圍、亦覺稍旱。此處自十五日起、齋戒祈雨。京城亦從十五日起、一體祈雨。將此旨速行傳諭禮部。 ○甲寅(二十六日)。科爾沁固山貝子鄂齊爾桑、來朝。 ○丙辰(二十八日)。上自熱河幸湯泉。是日、駐蹕中關(guān)。 ○丁巳(二十九日)。上駐蹕湯泉。 秋。七月。戊午朔(初一日)。喀爾喀多羅貝勒準(zhǔn)對、來朝。 ○辛酉(初四日)。上回駐熱河行宮。 ○庚午(十三日)。皇四子和碩雍親王胤禎恭請上幸王園。進(jìn)宴。 ○癸未(二十六日)。上行圍。命皇三子和碩誠親王允祉、皇十五子允禑、皇十六子允祿、隨駕。是日、自熱河啟行。駐蹕中關(guān)。 ○甲申(二十七日)。上駐蹕博洛和屯。 ○巴林固倫榮憲公主、來請安。 ○翁牛特多羅杜楞郡王和碩額駙蒼津、烏朱穆秦、多羅厄爾德尼貝勒博木布、來朝。 ○乙酉(二十八日)。喀爾喀鎮(zhèn)國公屠巴、來朝。 ○丙戌(二十九日)。上駐蹕張三營。 八月。戊子朔(初一日)。 ○己丑(初二日)。上駐蹕汗特木爾達(dá)巴漢昂阿地方。 ○庚寅(初三日)。上駐蹕云特木爾昂阿地方。 ○辛卯(初四日)。上駐蹕阿納達(dá)達(dá)巴漢昂阿地方。 ○甲午(初七日)。上駐蹕克勒烏里雅蘇臺。 ○乙未(初八日)。秋分。上駐蹕哈達(dá)鄂佛羅地方。 ○丙申(初九日)。上駐蹕噶海圖地方。 ○上駐蹕烏喇岱地方。 ○辛丑(十四日)。上駐蹕額爾滾皋地方。 ○壬寅(十五日)。上駐蹕布爾哈蘇臺。 ○丙午(十九日)。上駐蹕格爾齊老地方。 ○丁未(二十日)。上駐蹕舒虎爾昂阿地方。 ○戊申(二十一日)。上駐蹕克爾木臺地方。 ○庚戌(二十三日)。上駐蹕永安拜地方。 ○辛亥(二十四日)。上駐蹕鶯圖色欽地方。 ○壬子(二十五日)。上駐蹕齊老圖地方。 ○癸丑(二十六日)。上駐蹕烏蘭哈爾哈地方。 ○甲寅(二十七日)。上駐蹕巴顏拖羅海地方。 ○乙卯(二十八日)。上駐蹕朱爾哈代碩倫地方。 ○丙辰(二十九日)。上駐蹕郭里營。 康熙五十五年避暑塞外 九月。丁巳朔(初一日)。 ○戊午(初二日)。上駐蹕喀布齊祿地方。 ○己未(初三日)。上駐蹕博洛和屯。 ○庚申(初四日)。上駐蹕中關(guān)。 ○壬戌(初六日)。上回至熱河。駐蹕行宮。 ○丁卯(十一日)。授和碩誠親王允祉女、為郡主。壻根扎布多爾濟(jì)、為和碩額駙。 ○戊辰(十二日)。上聞皇八子多羅貝勒允禩、染患傷寒。降旨、十四阿哥允禵、向來與八阿哥允禩相好。著伊同太醫(yī)、商酌調(diào)治。 ○壬申(十六日)。上奉皇太后、自熱河回鑾。是日、駐蹕喀喇和屯。 ○癸酉(十七日)。上駐蹕鞍子嶺。 ○甲戌(十八日)。上駐蹕兩間房。 ○上問皇四子和碩雍親王胤禎。八阿哥病。汝曾使人往看否。回奏云尚未使人往看。上曰、當(dāng)使人往看。 ○乙亥(十九日)。上駐蹕巴克什營。 ○丙子(二十日)。上駐蹕遙亭。 ○丁丑(二十一日)。上駐蹕羅家橋地方。 ○戊寅(二十二日)。上駐蹕丫髻山。 ○己卯(二十三日)。上駐蹕密云縣。 ○庚辰(二十四日)。上駐蹕懷柔縣。 ○辛巳(二十五日)。上駐蹕湯泉。 ○甲申(二十八日)。上回駐暢春園。 ○丙戌(三十日)。上自暢春園回宮。 康熙五十五年謁陵 冬。十月。丁亥朔(初一日)。 ○戊子(初二日)。上幸暢春園。 ○辛丑(十五日)。上自暢春園、幸湯泉。 ○丙午(二十日)。上自湯泉、回駐暢春園。 十一月。丁巳朔(初一日)。 ○庚申(初四日)。上自暢春園回宮。 ○甲子(初八日)。冬至。○上幸暢春園。 ○戊辰(十二日)。上謁暫安奉殿。孝陵。命皇十子多羅敦郡王允?、皇十二子固山貝子允祹、皇十六子允祿、隨駕。是日自暢春園啟行。駐蹕南苑。 ○庚午(十四日)。上駐蹕瓊寺地方。 ○辛未(十五日)。上駐蹕馬起乏⑦地方。 ○壬申(十六日)。上駐蹕三河縣。 ○癸酉(十七日)。上駐蹕孫家莊。 ○甲戌(十八日)。上駐蹕豪門地方。 ○授和碩恒親王允祺女、為郡主。壻策靈旺布、為和碩額駙。固山貝子允禟女、為郡主。壻塞布騰旺布、為和碩額駙。 ○乙亥(十九日)。上詣暫安奉殿行禮。奠酒。舉哀。是日、上駐蹕新城。 ○丙子(二十日)。上詣孝陵行禮。奠酒。舉哀。次至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奠酒。舉哀。是日、上駐蹕湯泉。 ○戊寅(二十二日)。上駐蹕遵化州。 ○己卯(二十三日)。上駐蹕三屯營。 ○庚辰(二十四日)。上駐蹕蘭陽。 ○辛巳(二十五日)。上駐蹕蒙子嶺地方。 ○壬午(二十六日)。上駐蹕頭道河地方。 ○癸未(二十七日)。上駐蹕暖泉地方 ○甲申(二十八日)。上駐蹕雅圖溝地方。 ○乙酉(二十九日)。上駐蹕多輝昂阿地方。 ○丙戌(三十日)。上駐蹕呼斯臺昂阿地方。 十二月。丁亥朔(初一日)。上駐蹕西拉烏蘇地方。 ○戊子(初二日)。上駐蹕濟(jì)魯克地方。 ○庚寅(初四日)。上駐蹕洪吉爾岱地方。 ○辛卯(初五日)。上駐蹕蘇巴爾、漢白爾齊爾地方。 ○壬辰(初六日)。上駐蹕奎涂蘇地方 ○癸巳(初七日)。上駐蹕清吉爾岱地方。 ○甲午(初八日)。上駐蹕鄂倫特地方。 ○乙未(初九日)。上駐蹕八溝地方。 ○丙申(初十日)。上駐蹕三家村地方。 ○丁酉(十一日)。上駐蹕楊樹溝地方。 ○戊戌(十二日)。上駐蹕二溝地方。 ○己亥(十三日)。上駐蹕張家莊。 ○庚子(十四日)。上至熱河、駐蹕行宮。 ○壬寅(十六日)。上駐蹕喀喇和屯。 ○癸卯(十七日)。上駐蹕鞍子嶺。 ○甲辰(十八日)。上駐蹕兩間房。 ○乙巳(十九日)。上駐蹕遙亭。 ○丙午(二十日)。上駐蹕密云縣。 ○丁未(二十一日)。上駐蹕南石槽。 ○戊申(二十二日)。上駐蹕湯泉。 ○己酉(二十三日)。上自湯泉、回駐暢春園。 注: ①巡狩:出自《孟子·告子》:“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意為巡行視察諸侯為天子所守的疆土。“狩”,與“巡視”“視察”同義。是上級對下級的關(guān)系。 ②畿甸:畿,國都附近的地方。“畿甸”指京師外圍,即直隸省(今河北省)一帶。畿,京畿,皇城禁地。甸,指郊外,郭外為郊、郊外為甸也。 ③拱極城:在今北京市豐臺區(qū)盧溝橋東頭舊宛平城。明崇禎十年 (1637) 于盧溝橋東側(cè)筑城,名拱北,特設(shè)參將控制。清改名拱極城,設(shè)西路捕盜同知及巡司、游擊駐守。1928年宛平縣治遷此。 ④十三里:北京市房山區(qū)大十三里村。 ⑤胡良橋:保定市涿州市胡良橋村。 ⑥苑家口:苑家口(苑口村)坐落于大清河岸邊,在霸州東南7.5公里,始建于宋遼,在歷史上為軍事要塞,邊關(guān)重地,名夾口寨。宋時,沿邊都巡檢使楊延朗,派仁勇校尉苑貴把守夾口寨,即水長城(溢流洼)一線,打暗樁練兵,掘坑設(shè)險,以陷遼騎,夾口寨改為苑夾口寨,后改為苑家口。 ⑦馬起乏:廊坊市三河市馬起乏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