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36章解讀 張武忠初稿2017.8.23 【原文】 將欲歙(xi)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譯文】 大道不會用甜言蜜語和物質利益誘惑眾生,天下才得以安寧平靜通泰。如果用人為的智巧奸詐治理天下,天下人就會群起效仿,進而爾虞我詐亂象叢生,所以世俗社會存在著很多不易察覺的陷阱。 要想用鼻子吸氣,就先要張開嘴一直呼氣。要想讓嘴閉上,就先讓它一直張開,累了自然就會閉上。想要收斂一個東西必然先讓它一直膨脹,要想縮小你的勢力范圍必先讓你一直盲目擴張,故稱“將欲歙之,必固張之”。 要想消弱一個東西,就先讓它一直強壯,物壯則老離衰敗滅亡就不遠了,故稱“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要想廢棄一個事物,就先一直抬舉它讓它興盛,興盛到一定程度就要走下坡路了,故稱“將欲廢之,必固興之”。 想要奪取它,就先一直給予它小恩小惠,讓他忘乎所以失去了警惕性,輕而易舉就能奪取他,故稱“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物極必反盛極而衰本來是天地大道運行的規律,而智巧之人卻用來害人利己。這些欲擒故縱的小伎倆既隱蔽又微妙,一般人會很輕易上當受騙,只有得道之人才能明察秋毫見機而作,故稱“是謂微明”。 物剛則折物強則衰,用道的柔弱最終必能戰勝物的剛強,所以最好依賴道的柔弱去獲得并治理天下。失其居所失其本分則不會長久,就像魚不可脫離澤淵之水而生存,故稱“魚不可脫于淵”。 上升到治理天下的層面,偏離大道就會逞強好勝轉向衰敗,國家的刑法暴政或者堅兵利器最好不要輕易展示和使用,因為那是黔驢技窮的表現,接下來就離衰敗和滅亡不遠了,故稱“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