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55章解讀 張武忠初稿2017.9.7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jue)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sha),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矣。 【譯文】 一個人如何才能“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唯有不斷增厚自己的德行返璞歸真,就像初生的嬰兒赤條條毫無遮掩,坦蕩蕩心胸無私。剛從道的母體中分娩出來,其德至足至全至深至厚,還未受世俗的污染和損害,故稱“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赤子與天地同德,與萬物無異,就連野獸猛禽都會與之親近,蜂蝎蛇蟲不去叮咬蟄他,豺狼虎豹野獸不會傷害他,鷹隼猛禽不會用翅膀利爪搏擊他。他的筋骨雖然柔弱,但小拳頭卻握得很牢固,雖然不懂得男女交合之事,小雞雞卻勃然挺起,這是因為精氣充沛之至的原因啊。他整天大聲啼哭,但嗓子卻不會沙啞,這是因為和氣純厚之極的緣故啊。 如果能復歸赤子之純真就能與天地萬物和諧相處,懂得了陰陽和合就能認識客觀規律,是為“知和曰常”。遵照客觀規律辦事,就能對萬事萬物明了于胸,是為“知常曰明”。如果不知和不知常,就會貪生縱欲去增益生命,自以為吉祥,其實是禍殃,是為“益生曰祥”。欲念戰勝理智,意氣用事就叫做逞強,是為“心使氣曰強”。 物極必反,事物過于強壯就會開始衰老,是為“物壯則老”。這些貪生逞強的行為不合于道,不遵守常道就會早早滅亡,故稱“謂之不道,不道早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