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白散,中醫(yī)方劑名,出自《小兒藥證直訣》。為清熱劑,具有清臟腑熱,清瀉肺熱,止咳平喘之功效。主治肺熱喘咳。氣喘咳嗽,皮膚蒸熱,日晡尤甚,舌紅苔黃,脈細(xì)數(shù)。臨床常用于治療小兒麻疹初期、肺炎或支氣管炎等屬肺中伏火郁熱者。 【組成】桑白皮、地骨皮、炙甘草、粳米。 桑白皮 地骨皮 炙甘草 粳米 【用量】地骨皮30克,桑白皮30克,炙甘草3克。 【用法】上藥銼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盞,煎七分,食前服。現(xiàn)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瀉肺熱,止咳平喘 【方解】肺氣失宣,火熱郁結(jié)于肺所致,治療以清瀉肺熱,止咳平喘為主。方中肺氣失宣,故見喘咳;肺合皮毛,肺熱外蒸于皮毛,故皮膚蒸熱(輕按覺熱,久按若無,由熱伏陰分所致)。方中桑白皮甘寒性降,專入肺經(jīng),清瀉肺熱,止咳平喘,為君藥。地骨皮甘寒,清降肺中伏火,為臣藥。粳米,炙甘草養(yǎng)胃和中,為佐使藥。清中有潤,瀉中有補,既不是清透肺中實熱以治標(biāo),也不是滋陰潤肺以治本,而是清瀉肺中伏火以消郁熱。 【應(yīng)用】]本方用于肺熱喘咳證,臨床應(yīng)用以氣喘咳嗽,皮膚蒸熱,日晡尤甚,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為辨證要點。 【加減】肺經(jīng)熱重者,可加黃芩、知母等以增強(qiáng)清泄肺熱之效;燥熱咳嗽者,可加瓜蔞皮、川貝母等潤肺止咳;陰虛潮熱者,加銀柴胡、鱉甲滋陰退熱;熱傷陰津,煩熱口渴者,加花粉、蘆根清熱生津。 【禁忌】風(fēng)寒咳嗽、肺虛喘咳不宜使用。 了解健康知識,享有幸福人生 |
|
來自: 金陵養(yǎng)身樁 > 《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