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極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你若盛開,清風自來。不要讓別人的想法決定你的人生。永遠不要忘記自己是誰,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因為沒有人比你更清楚這些。
一場冬雪染白了紅墻碧瓦,雪后空氣清晰致爽。踏著積雪來到久聞的西黃寺,真不為古建古物的寺廟而來,而是為了它《唐卡》!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2006年唐卡被國務院、文化部批準確定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唐卡,來源于藏語的音譯,簡面內容以宗教題材為主,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歷來被人們視為珍寶。在藏地任何一座寺廟、佛堂、……都有唐卡。
西藏之靈魂《唐卡》又讓我想起了高原、想起遙遠的紅宮白宮那神秘的布拉達。
白度母為觀音菩薩的化身之一,據說是從觀音的眼睛中變化而來。傳說中的白度母,雙手和雙腳各有一眼,臉上有三只眼,所以又稱為“七眼女”。此畫中的白度母身色潔白,頭戴花蔓冠,雙耳垂環,身披絡腋,盤坐于盛開的蓮座上,左手持一朵蓮花,右手掌向外,表示接受人們的求助。
相對白度母,綠度母信仰起源于古印度,在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唐卡中就有她的造像。在西藏,綠度母也是最常見的唐卡題材之一。這些描繪綠度母的唐卡大多制作精良、風格明朗、色彩絢麗,向讀者展示了一個意想之外的佛教世界。通過這些唐卡珍品,我們能夠更清晰地追溯綠度母信仰發展的歷史,更深入地了解獨特的綠度母文化。
唐卡是藏傳佛教的一種繪畫藝術形式,它既是一件藝術作品,更是佛教徒修行、瞻仰、供奉的神圣事物, 同藏傳佛教文化緊密聯系,其中蘊含著關于存在、意義和真理的觀念。了解和認識一幅唐卡,就必須要梳理唐卡中人物的宗教功能,了解白度母唐卡亦如此。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著名的藝術表現形式,既在藏傳佛教上有重要的意義又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藝術形式,唐卡是印度佛教密宗和西藏古老本教相結合的產物。所以藏傳佛教的神佛形象不計其數。而每個神佛都有變佛的本領,一變就是許多摸樣。唐卡作為藏族文化藝術的一種繪畫形式,有著其獨特的傳統工藝和鮮明的民族特色。
唐卡的題材、內容包羅萬象,除以佛教為主外,歷史、民俗、天文、歷算、藏醫藥、人體解剖圖等皆可入畫,具有宗教性、藝術性、知識性、趣味性等特點,被國內外人士稱為“青藏高原的大百科全書”。
六字真言分別是唵、嘛、呢、叭、咪、吽。它們源于梵文,由六個藏文字母組成。它不僅是藏傳佛教密宗的祈禱心語,并且是一種強身健體的發聲方法,受到藏族人民的推崇。
有生之年心心念念有機會一定再進西藏,為了繼續能提筆唐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