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之后,天氣由熱轉涼,晝夜之間溫差增大,也是人們發病較多的時節。常見的有支氣管炎、哮喘病復發,腸胃疾患增多、“熱傷風”等。因此,在秋季應注意養生保健,做到防病于未然。 一、適當添衣 加強鍛煉 常言說“春捂秋凍”,“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饑和寒”,這是因為人體體溫調節是通過皮下毛細血管的收縮與擴張來實現的,如果不急于多加衣服,讓機體逐漸適應環境,就能減少傷風感冒的發生。但這并不是說不要加衣服,而一味地去追求“涼”,還是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自我調節。 秋季,是慢性支氣管炎、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其中有舊疾復發者,也有因著涼的新患者。此類病少則一二周,多則經月不愈。有舊疾者要注意應適當增減衣服,以防受涼而致病,也不可一下陡增衣物,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讓機體接收下冷空氣的鍛煉,增強適應能力。還要早睡早起,中醫上講早睡有利于順應陰精的收藏,舒達陽氣。現代醫學認為早睡可以減少血栓的形成,而心腦血管疾病在秋冬是高發期,多在睡眠的中后時段形成,因此秋季應早睡早起,適當鍛煉能增強體質,減少血栓形成。 ![]()
二、秋季去燥 注意飲食 三、補水護津 避免過敏 預防秋燥。秋天空氣干燥,太陽輻射強會使皮膚失水,皮膚細紋出現,口角干燥,嗓子不適,更有口舌生瘡、咳嗽、毛發脫落大便干燥等。這些現象常被稱為“秋燥”現象。所以應給皮膚多擦油脂類潤膚品,多喝水,促使身體分泌津液,不可用舌經常舔口唇,否則會使口唇干燥皸裂。室內可以放置空氣加濕器,調節空氣濕度。 對于哮喘病患者,對氣候和濕度的變化會更加敏感,適應能力弱,更容易引發呼吸系統疾病,秋季空氣干燥,空氣中粉塵過敏物等較多,應盡量減少與致敏物的接觸,防止發作。抽煙的人群,階段性戒煙可是可取的,以防復發。 ![]() 四、 溫補腸胃 少食油膩 秋季由于陽氣弱陰氣長,腸胃的抵抗能力下降,病菌易乘虛而入,損傷脾胃,導致腸胃疾病。“秋宜溫”忌生冷飲食過于生冷,會造成消化不良,所以飲食上有“秋宜溫”的主張,也就是說秋天應當避免光吃些涼和性寒的食物,應當多吃一些溫性食物,以溫補血氣。另外秋季食物種類更加豐富,俗話有“貼秋膘”一說,還是應飲食適量,不能暴飲暴食,少吃油膩厚味。飲食上要盡可能少食用蔥、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燒烤,以防加重秋燥癥狀。 五、調氣養神 注意情緒 秋冬季寒風蕭瑟,多少使人觸景生情,尤其年老之人,垂暮之感使得情緒低落。憂郁、煩躁的情緒變化會對身體的健康產生不少的影響。擺脫氣候帶來的情緒變換,應該調整好自身的精神狀態,振作精神,調整狀態,時刻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 ![]() 如有侵權 請與聯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