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公眾號與您相伴2755天▲戳上方藍字關注 「曾仕強每日箴言」 |全文共2300字,深度閱讀需10分鐘,受益終生| 不可否認,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重大影響,甚至關系孩子一生的出息如何。 但是,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做好家庭教育,這事說難很難,說簡單也很簡單。 其實家庭教育只要幫助孩子奠定一生良好的基礎就好了。 那什么才算是基礎呢?就是我們常說的生活觀念。 父母用心培養孩子一些正確的生活觀念,使孩子在思想、言行上都有正向的反應,隨時應用在生活當中的各種環境,孩子就會終生受益。 當然,好的生活觀念有很多,這里提出三個最基本的:好學、知恥和上進。 這三個特質,不管時代如何變化,絕對不能放棄。孩子從小培養出這三個生活觀念,其他的都會觸類旁通,這才叫基礎。 好學是一輩子的事 中國人講求一切找道理,但是道理不是與生俱來的,必須通過后天勤于學習、日積月累,才能懂得。 從小培養孩子求知的欲望和興趣,凡事多問幾個為什么,最好能養成喜歡讀書的好習慣,這樣一輩子受用無窮。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孩子學習的直接動力,但是很多孩子卻對學習沒興趣。 因為孩子其實也想努力,也想學好,但是遇到題目,不會做,努力過后,還是不會做,這樣孩子就會越學越沒有興趣,哪怕父母繼續鼓勵他,還是難以提起信心。 其實,讓孩子感興趣非常容易,就是讓孩子獲得成就感。 我們作為父母,不要直接告訴他答案,但是要教會他解決的辦法,讓他自己做出來,體驗成功。 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孩子自己習慣了優秀,習慣了這個科目是他擅長的內容,自然就越來越感興趣,越來越成功。 任何事情,只要有興趣,只要懂方法,就會變得十分輕松。 比如孩子自己會讀書,進步的速度一定比父母教他快得多。養成好學的習慣,孩子自然會從書本中、從長輩的談話中,了解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好學是一輩子的事情。一個喜歡并積極學習的人,一定會有前途,就算遇到挫折,也會是暫時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今天這樣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面對各種言論,父母對孩子的探索發現要做好引導。 要知道,電視、網絡上經常有一些錯誤的資訊,甚至呈現的個別人的一些偏激言行。 孩子看到后,雖然沒有辦法辨別是非對錯,但模仿能力卻非常強。 如果經常觀看這些節目,孩子會模仿,這對他的身心健康成長非常不利。長大之后會給他人、社會帶來一定的危害。 這就要求,父母要逐步通過對孩子的規范和引導,慢慢養成孩子自己的判斷力、觀察力和選擇力,這是父母面對現狀的唯一辦法。 態度、方法正確,方向更不能錯,一旦觀念誤導了本來好學的孩子,最后只能事與愿違。 知恥才能不貳過 只要是人都會犯錯,誰也不能保證自己不犯錯誤。 所以父母不能要求孩子不犯錯,但是要培養孩子知恥的觀念,也就是知道慚愧。 唯有知道慚愧,才有敢于承認的勇氣,進而有知錯必改決心,并且不再犯同樣的過失。 孔子當年也沒有要求不犯錯,只是希望“不貳過”,就是錯誤不要犯第二次。 人的感情一部分是自發的內省,一部分是迫于外在的壓力。 今天的中國父母受西方的影響,認為做錯了事向別人道歉是禮貌的表現。于是經常告訴孩子:別人送你東西,要說謝謝;做錯了事情,要跟人家道歉。 父母不斷強化要“道歉”的外部壓力,就會弱化孩子內心“知恥”的觀念。 久而久之養成一種認識:犯錯沒什么大不了,只要道過歉就沒事了。這種想法之下,孩子很難有“求改進”和“不貳過”的自發內省。 西方人性格比較情緒化,如果一時沖動傷害了別人,只要事后誠心道歉,對方會坦然接受,關系也比較容易一如既往。 中國人則是一個不太愿意接受口頭道歉的民族,就算嘴上表示諒解,但內心的芥蒂卻很難徹底消除,感情的裂痕不是道歉就能撫平的。 錯誤已經犯了,人心已經傷了,后果已經造成了,說句道歉的話就能一筆勾銷嗎? 中國人這樣做,不是因為我們“小氣”,而是有兩個用意: 一方面做錯了就是做錯了,口頭上的道歉沒有用,要用實際的行動,讓對方察覺到自己的歉意,彌補所造成的傷害。 另一方面,更關鍵的是提醒中國人要時刻慎始慎行,盡量不要造成需要道歉的事實。 意氣用事,隨便犯錯,再用道歉來了事,在中國社會是行不通的。 同時,知恥的人除了慎行,必然也會謹言,以防說錯話被人笑話。 謹言慎行是知恥的表現,沒有羞恥感的人最糟糕。 父母平常要教會孩子凡事先想一想,怎么做才合理。 如果不明白,及時向父母或長輩請教,以免犯錯。萬一做錯了,必須勇于改過,力求不再犯第二次,這樣的孩子將來才有大出息。 求上進才能不斷自我精進 我們中國人追求一代更比一代強,父母這方面的希望就建立在孩子能夠求上進上面。 孩子能夠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應該是為人父母最欣慰的事了。 那什么是求上進呢? 中國人永遠不認輸,永遠向前進,這便是求上進的表現。 那打輸了怎么辦?調過頭來繼續前進,只是方向不一樣而已,這就是標準中國人。 因為人一旦認輸,就會兵敗如山倒,追求上進的信心就蕩然無存了。 我們不認輸,但是要承認自己的疏失、過錯,然后力求彌補、改進。 現在的孩子大多害怕失敗,怕失敗的人什么事情都不敢嘗試,又何談不斷上進呢? 父母要從小就培養孩子的這些觀念,鼓勵孩子大膽去嘗試,不要害怕失敗,也不要急著成功。 因為與其晚失敗不如早失敗,與其早成功不如晚成功,真正的大器都是晚成。 我們求上進、不認輸,但并不是樣樣都要不輸于人,樣樣都要贏過別人,就等于輸掉了自己。 人要比較,但中國人主張自己跟自己比。 父母教導孩子也不要總跟別人比,鼓勵孩子自己跟自己比,一天比一天有進步就夠了。 活到老就要學到老,永遠不松懈,這是一輩子的事情。 只要方向正確,方法合理,人向高處走,應該像水往低處流一樣自然。 好學、知恥、上進,就這三個,在家庭教育中,把這三個最基本、最基礎的生活觀念培養好,其他都會一通百通。 人活著,生活最重要。 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培養孩子正確的生活觀念,讓孩子用這些生活觀念來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學會應對之道。 長大以后,無論遇到什么樣的難題,都泰然處之,那他的一生就會活得安全而有底氣。 萬眾一心,助力2020敬天祈福 2020年10月16-17日,第五屆敬天祈福即將如約啟航。持續完成教授宏愿,向傳統致敬,為家國祈福,我們同樣亟需您的善心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