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家長都在學習先進的育兒理念,比如夸夸式育兒。有研究表明,經常得到家人肯定、被夸獎的孩子會更加的自信,做起事情來也會更有干勁,將來大概率會成為一個成功的人。但是這里所說的“夸夸”是走心的,不能張嘴閉嘴都是,“孩子你真聰明啊”。這種夸獎毫無內容也沒有意義,只會讓孩子自負的認為自己是聰明的、有天分的,因此不必太過努力就能把事情做成功。不僅如此,也會讓正在努力的孩子因為家長看不到自己的付出的辛苦而感到沮喪,甚至產生自我懷疑。 因此,“夸夸”是一門學問,只有正確而有效的夸獎才能在真正意義上鼓勵到孩子。什么是正確有效的夸獎?這里有一個夸獎公式可作為參考:真誠的充滿熱情的微笑+明確指出值得夸獎的事情+適當的肢體接觸(擁抱、親吻等)。這些細節雖然看上去微不足道,實際上決定了夸獎的有效性。 除此之外,家長在夸獎孩子時還需要注意些什么? 1、合適的時機夸夸是有時效性的,當家長看到孩子的行為值得夸獎時,應該立即表示贊揚,而不是等到結束一天或者第二天才想起來夸孩子。比如家長在看到孩子在收拾散落的玩具,這個時候抓住機會說,“啊寶寶,你自己主動去整理玩具,這樣做非常好!”,這樣孩子的大腦就能立刻接收到信息,“媽媽表揚我了,我這樣做是對的”,孩子才會想要繼續這種行為。 2、對事不對人家長在夸獎孩子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應該夸獎孩子的行為而不是夸獎孩子的人品。比如說在孩子幫助家長做一些家務時,應該是“啊寶寶,謝謝你幫媽媽晾衣服,你做得真棒”而不是“啊寶寶,謝謝你幫媽媽晾衣服,你真是個好寶寶”。同樣是夸獎,但是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后者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如果不幫助媽媽就不是好寶寶,反而容易失去信心。 3、不要將父母對孩子的愛建立在孩子的行為上簡單來說,當孩子做了值得表揚的事情時,家長不必在這個時候表達對孩子的愛意,這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誤解,認為只有自己做了這些事情,父母才會愛自己。 4、不要在夸獎中帶入個人情緒很多家長都習慣在夸獎孩子的時候說,“寶寶你做的真好,媽媽真高興”,那么當家長生氣的時候,孩子自然會把責任攬在自己身上,認為父母生氣是因為自己沒有做好。這樣只會使孩子產生焦慮,做事情不自信且畏手畏腳,時時擔心自己惹父母生氣。 5、不要提出過多的要求大部分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忍不住嘮叨幾句,尤其是在夸獎孩子的時候,明明已經表揚完孩子,還非要再多叮囑幾句,這樣只會失去夸獎的意義。 夸夸式育兒其實就是為了讓孩子開心,通過表揚的方式激發他的努力和上進心,潛移默化地使孩子達到家長的期待。因此夸獎的次數不必過于頻繁,這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被夸獎、被鼓勵的珍貴,也就能夠再接再厲地更進一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