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科心得集》中有一張方子“化堅丸”,記載在該書的“家用膏丹丸散方”章中,主治肝經郁火,乳痰、乳癖,及頸項失營、馬刀、郁痰疬核等證。相當于今天的乳腺結節(jié)或乳腺癌,頸部淋巴結腫大,腋下淋巴結腫大等病。 該方組成為:大生地四兩,川芎(酒炒)二兩,白芍(酒炒)二兩,川楝子(連核打炒)二兩,當歸(酒炒)二兩,丹參(酒炒)二兩,牡蠣(煅)三兩,夏枯草(烘)三兩,花粉(炒)二兩,香附(醋炒)二兩,半夏(炒)二兩,石決明(煅)三兩,郁金(炒)二兩,青皮(炒)二兩,橘核(炒)三兩,全蟲(酒炒)一兩五錢,沉香(鎊研)五錢,茯苓二兩,刺藜(炒)二兩,土貝母(去心)二兩,延胡(炒)二兩,柴胡(炒)五錢,蘇梗粉一兩,兩頭尖(炒)三兩。 此方是在中醫(yī)活血化淤名方四物湯(生地、川芎、白芍、當歸)的基礎上加味組成的。中醫(yī)更有“丹參一味,功同四物”的說法,加上丹參后,活血補血的功效更好。 牡蠣、夏枯草、天花粉、法半夏、土貝母、天花粉等有軟堅散結、清熱解毒、排膿消腫的作用,也都有抗腫瘤作用。全蟲即全蝎,有以毒攻毒的作用,屬中醫(yī)治療瘡瘍和瘰疬等病的要藥。 柴胡、香附、石決明有疏肝理氣和平肝潛陽的作用。青皮、橘核、沉香、紫蘇梗屬于理氣藥,青皮和橘核更有消腫散結之功,現(xiàn)代藥理學證實它們也有抗腫瘤的作用。刺蒺藜和兩頭尖都有消腫散結的功效。茯苓在此方中的作用為健脾利水,亦兼消腫散結。 現(xiàn)代藥理學證實延胡索止痛的效果可以達到嗎啡的40%左右。此方用延胡索,是用其止痛之功。一者乳腺腫塊和淋巴腫大均會引起疼痛,二者在治療的過程中,這些活血化淤,消腫散結的藥也會引起疼痛,所以用延胡素以止痛。 整體來說,化堅丸是一張很好的方子,其對按中醫(yī)辨證施治思想上屬于氣滯血瘀型的乳腺和淋巴腫大的患者有一定的療效。但是此方活血力度較大,有出血傾向的患者不宜服用。 |
|
來自: 光年中醫(yī)骨傷科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