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劉晨 剡縣人,漢末與阮肇入天臺山采藥迷路,在山里挨了十三天,他們又饑又渴,偶然看見山上有桃樹,果實累累,兩人就摘了來吃,不久就恢復了體力,于是匆匆下山,在溪邊喝了些水,正喝著,忽然水上漂來一只杯子,杯里裝有胡麻飯,兩人一見大樂,心想附近一定有居民,就飛快的爬過山,渡過一條河,河邊有兩個非常漂亮的女子,看見他們拿著杯子,就笑著說:“劉阮兩位先生拿杯子來了!” 劉晨和際肇很驚訝,而兩個女子像對老朋友般對他們說:“你們怎么來得這么晚呢?”,邊說邊邀他們回家。 女子的家非常豪華,四壁羅帳,帳角掛金鈴,珍珠寶物不勝枚舉。她們還有很多婢女,各人拿著不同的餐具,里面盛滿胡麻飯,山羊脯、牛肉等,味道非常鮮美。 吃完飯后,眾人又端桃子上來,并且齊聲恭喜二女得了佳婿。然后又飲酒作樂,一直鬧到深夜。女婢們就送他們各入了洞房。 在醇酒美人,笙歌醉夢的日子里過了十幾天,阮劉二人想要回去,卻被兩女苦留,于是又住了半年,而當地的氣候草木卻一直像春天。 鳥兒一叫,他們更想家了,二女再也留他們不住,只好送他們走,臨走時兩女嘆息說:“你們人民間的罪孽還沒有了,將來會后悔的。”說完指引了他們的歸路,放他們回家。 阮肇和劉晨回到故鄉,才發現房屋街道都改變了,人事全非,所有親朋故舊連一個都不存在了。一問之下,原來這段時間里,人間已經過去七代了。他們又驚訝又感慨,無可奈何,只好再次上山去,但這次他們再也找不到二女的住處了。 PS.“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這則故事就帶著這樣的憂傷和遺憾而終結。或許劉、阮二人,在山里修道,還可以重見二女也未可知。據說“阮郎歸”的詞牌名就是以此而來。 2、王喬 河東人,漢明帝時做過尚書郎,后外放做縣令。漢法令規定京畿內的官員每個月初要回京朝見皇帝,而王喬雖然遠居外縣,卻每月準時回京朝覲,皇帝深感奇怪,就命太史暗中偵探,結果發現他每次來都有兩只水鳥從南方飛來。 皇帝下令用網子捉那兩只鳥,沒想到落在網中的竟是御賜給尚的一雙官鞋。 王喬每次上京時,縣衙外的鼓就會自動發出聲音,咚咚的鼓聲一直傳到京城。一天,一副白玉棺從天外落在他堂前,眾人合力也推移不開。王喬說,這是上天召他回去。于是就沐浴更衣后睡在里面,玉棺自動合了起來。 他過世那天晚上,縣里的牛都流汗喘氣,沒有人知道原因。百姓為紀念他而立了一座廟,稱為“葉君祠”,有求必應,非常靈驗。 PS.為王喬立的廟,為什么叫“葉君祠”?網上關于王喬的說法有許多,其中一種說法和這里相同,但網上說王喬做縣令的縣叫葉縣,或許是因為這個緣故,王喬的廟被稱為“葉君祠”的吧。 3、張道陵 字輔漢,張良八世孫,身長九尺三寸,濃眉大眼,紅頂綠眼高鼻,眼睛有三個角。垂手過膝,有濃密的胡子,龍行虎步,十分威武。 漢光武進武十年生于天目山,他母親夢見巨人自稱是魁星下降,他身穿錦繡,手執一支奇花遞給了張母。張母接過花隨即醒來,只覺滿室異香,整月不散。而她也由此感應而懷孕。張道陵出生那天,有黃云籠罩在房子上,紫氣彌漫在庭院里,房間里光華如日月照耀,且夢中異香又出現,且久久不散。 張道陵自幼智慧過人,七歲讀通《道德經》,天文地理河圖洛書也無不通曉。后被選為賢良方正的官。 道陵雖做官,卻依然志在修道,不久就隱居到北邙山里,有只白虎銜神符送到他座榻旁。 漢和帝曾賜他做太傅,并封他為冀縣候,三次下詔他都婉拒。后到四川,愛上那里山明水秀,于是就隱居在鶴鳴山。山上有石鶴,每次一叫就表示有得道的人來。張道陵在此苦修,不久就聽見神鶴的叫聲。 張道陵和弟子王長一起修煉龍虎大丹,一年有紅光照室,兩年有青龍白虎來保護丹鼎,三年丹成,他就成了真人。不久他又遇到神人指點,修成了最高的道術。 他能飛行天上,能聽見極遠的聲音,又能分身隱形,比如他能一面在池上劃船,同時又在堂上吟詩,變化萬千,神奇莫測。 順帝年間某夜,太上老君降臨在他住的地方,授給他雌雄劍和許多符箓,要他誅滅橫行四川的六大鬼神。張道陵精修千日,煉成了種種降魔的法術。 不久八部鬼帥各領鬼兵共億萬數為害人間,他們帶來各種瘟疫疾病,殘害眾生。張道陵在青城山上設下道壇,鳴鐘扣磬,呼風喚雨指揮神兵和這些惡鬼大戰。 張道陵站在琉璃座上,任何刀劍一接近他就立刻變成了蓮花。鬼眾又放火來燒,張道陵又手一指,火焰又燒了回去。鬼帥大怒,又招來千軍萬馬重重包圍,不料張道陵用丹筆一畫,所有鬼兵和八大鬼王都紛紛叩頭求饒。 眾鬼口服卻心不服,他們回去又請來六大魔王,率鬼兵百萬圍攻青城山。張道陵真人氣定神閑,不為所動。他只用丹筆輕輕一畫,所有的鬼都死光了,只剩下六大魔王趴在地上爬不起來。他們只好叩頭求饒,張真人再用大筆一揮,一座山分成兩半把六個魔王困在里面,動彈不得。魔王們只得答應永世不再為害人間。 由于張道陵真人除魔去病,救活萬人,百姓都跑來追隨他,拜他為師的一時竟達好幾萬人。張真人把他們組織起來,并訂立律令,分配職務,教給他們道理,勸他們努力行善。就這樣慢慢成立了道教團體,而張道陵本人也就成了道教的祖師。 東漢要桓帝永壽元年九月九日,在四川赤城渠亭中,上天派遣使者持玉冊,封張道陵為正一真人,他在飛升前授給長子衡斬邪二劍,叫他要驅邪誅妖,佐國安民,世世由一個子嗣來繼承他教主的地位。囑咐完畢,張道陵就和弟子王長、趙升三人一起升天而去,而他所創立的道教一直在民間流傳到今天。由于他規定入教者需交五斗米,因此也稱“五斗米教” PS.成仙者也要傳位給自己的后代,和古代帝王相似。看來還是有所執著,不能放下 4、王遠 字方平,東海人,東漢時任過中散大夫,博學多聞,天文地理無所不通,且能預知吉兇。 桓帝多次召他做官他都不去,只好派人逼他到京城。王遠始終低頭閉目,不肯答話,卻在宮門上題了四百多字,都是未來要發生的事。 桓帝很討厭那些不祥的預言,派人削去,但外面的字削去,里面又浮現出來,墨跡一直浸透木材。 王遠寄居在太尉陳耽家四十多年,陳耽家里因此一點疾病都沒有。一天王遠對陳耽說:“我的大限到了,不能再耽擱,明天中午我就要走了!” 次日中午王遠果然死了,陳耽知道他有道術,不敢即刻收殮,只敢哭泣燒香。隔了三天三夜再看,王遠已經不見了,而他的衣服卻好好的沒有解開,就像蛇的蛻皮一樣。 王遠去后一百多年,陳耽也去世了,據說是陳耽也得了王遠的道術而追隨他成仙去了。 5、蔡經 姑蘇人,東漢桓帝時,仙人王方平降臨在他家,對他說:“你將來會成仙,因此我特地來教導你,可是你氣少肉多,不能立刻上天,應該學尸解術。”于是王方平把原則告訴他,就飄然而去。 不久后,蔡經果然渾身發熱,三天當中瘦的形銷骨立,他跑進寢室用被子蒙住全身,不一會竟然消失不見,被子里只剩下一層人皮。 十幾年后他才再回家,一副返老還童的樣子,他告訴家人說:“七月七日王方平還會來,應該做酒數百斗來招待他。” 七月七日王方平果真來了,全家人都聽見笙簫鼓樂的聲音。只見王方平戴著遠游帽,五色帶上掛著寶劍,臉呈金黃色,留著小胡子,乘五龍車,前呼后擁,旌旗飄飄,威風如大將軍。 王方平一進門,侍從就隱沒不見。全家人向他行過禮,王方平就派人去請麻姑來,原來麻姑是王方平的妹妹。 一會麻姑到,蔡經全家都看到這位美麗的仙女,她約十八歲,頭梳一個發髻,其余頭發散垂至腰間。她身披錦繡,光彩奪目,都是世間沒有的。 坐定后,麻姑要見見蔡母及蔡妻,當時蔡妻剛生產不久,麻姑一看就知道了,她叫她不要過來,隨后抓了一點米,丟在地上變成了丹砂地。 王方平就笑她說:“麻姑妹妹,你還喜歡小時候的游戲呀!” 麻姑回答說:“自從上次分手以來,東海已經三次變成桑田了。剛才我看見蓬萊的海水又淺了不少呢!” 王方平笑著說:“圣人也說海中不久又要揚起灰塵了呢 。” 麻姑的手指細長如鳥爪,蔡經暗中忖度,如果背上發癢的時候,借麻姑的手指一抓該是多么舒服的事。這念頭才一起,王方平就察覺了,就用鞭子打他,并且告誡說:“麻姑是神仙,你怎可妄想用她的手指來搔癢呢!” 后來,蔡經的父母問王方平都住在什么地方,蔡經說:“他常住在昆侖、羅浮、括蒼三座山上。三山都有宮殿,王方平常常掌理天上的事務,一天之中要和天仙來往幾十次,而他出入乘的是一匹麒麟,所過之處,山海諸神都來迎接。” 蔡經后來也升天成仙,他偶爾回家看看,留下很多書法,筆觸神奇有力,據說王羲之、顏真卿都見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