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同俯仰,唯青山不老,如見故人。 在古人看來,有了家,就能讓心安定下來。漫漫人生路上,多得是起伏沉淪,漂泊不定,好在有你,讓我一瞬入鄉—— 圖片來源于網絡 茶,是靈魂的家。一杯茶入口,感覺中每一根神經,每一個細胞都似花瓣一樣舒展開來,一種沉靜、快樂、自足便隨著沖泡茶水的裊裊煙氣,從杯中升起,獲得塵埃落定、浮華褪盡的寧靜,仿佛勘到了那些熟悉的老地方…… “不賣竹木,賣空氣”,到過武夷山的人都說“這里的空氣是甜的”。武夷山是世界同緯度帶現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因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之美譽。 圖片來源于網絡 武夷山的山不高,卻有高山之氣魄; 武夷山的水不深,亦集水景之大成。 主峰黃崗山是“華東大陸屋脊”,其水之精華在九曲溪,九曲溪溪水碧清,曲曲彎彎,如玉帶盤繞群峰,山回溪折,折復繞山,環結成“曲曲山回轉,峰峰水抱流”的九曲之勝。 圖片來源于網絡 山水天成的武夷山是茶樹的王國,三十六峰九十九巖“巖巖有茶,非巖不茶”,既生長著數量繁多的原生品種,也孕育著數百年來悉心培育的移栽品種,一巖一叢一味,逐漸形成了如今風韻各異的巖茶品種,天賜秘境造就的巖谷花香,自然令人如癡如醉。 據說杭州人的周末不是在西湖邊度過,就是泡在茶館里的。就連外地人到杭州,都要去“龍井問茶”喝上一口龍井,才算是領略了一番杭州的愜意生活。 圖片來源于網絡 西湖龍井產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龍井村周圍群山,杭州西湖龍井村村史有文字記載可考的初始階段,至遲不晚于五代吳越國。 今日龍井村包括“嶺上”、“老龍井”和“九溪”三個自然村,景色天然,少有匠氣,倘若你身歷其境,怕是也塵襟為之一洗,有種人在畫中游的感覺。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個地處云山深處的小小茶村,有緣與西湖的名泉、名產、名寺和名人茶事活動始終如影隨形關系十分緊密,終于成為擁有中國“綠茶皇后”西湖龍井茶發祥地。 龍井色澤嫩綠光潤,香氣鮮嫩清高,滋味鮮爽甘醇,與西湖一樣,是人、自然、文化三者的完美結晶。 就像油菜花之于婺源,香椿樹之于尋常后院。蘇州太湖的春天,須得拿碧螺春來解釋。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般人聽到“洞庭碧螺春”都以為原產地在湖南岳陽,但事實上,洞庭碧螺春不是洞庭湖,卻是蘇州的洞庭山。洞庭山,洞庭分東、西兩山,洞庭東山是宛如一個巨舟伸進太湖的半島,洞庭西山是一個屹立在湖中的島嶼。 兩山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5.5~16.5°C,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太湖水面,水氣升騰,霧氣悠悠,空氣濕潤,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質地疏松,極宜茶樹生長。 圖片來源于網絡 洞庭山植物種類豐富,茶樹栽培于果樹、林木中,以茶為主,在茶園中嵌種果樹,是碧螺春茶最具特色的栽培方式。洞庭的慷慨,太湖的饋贈,茶吸果香花香育成獨特的味道。 1699年康熙皇帝在太湖游玩,當地官員請他喝原名“嚇煞人香”的碧螺春,康熙皇帝覺得這個名字實在不好聽,又見此茶湯色碧綠、卷曲如螺,故御賜提名“碧螺春”。 明代茶人許次杼在《茶疏》中說道:“天下名山,必產靈草”。于武夷山是,于安徽黃山也是。黃山素以蒼勁多姿之奇松,嶙峋惟妙之怪石,變幻莫測之云海,色清甘美之溫泉聞名于世。明代徐霞客給予黃山很高評價,寫道:“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把黃山推為我國名山之首。 圖片來源于網絡 黃山山高谷深,溪澗遍布,云霧飄渺,森林茂密,土壤土層深厚,質地疏松,透水性好,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磷鉀肥,適宜茶樹生長。優越的生態環境,為黃山毛峰自然品質風格的形成創造了極其良好的條件。 圖片來源于網絡 而且黃山蘭花遍生,每年采茶之時正值山花爛漫,茶葉因花香的熏染而格外清香,獨具風味。成茶滋味醇甘,香氣如蘭,韻味深長。由于新制茶葉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鮮葉采自黃山高峰,因此得名黃山毛峰。 老子說:“上善若水。”洞庭水讓君山島遺世獨立,不惹一絲人間煙火氣。銀針產自君山,擁有悠久的歷史,據君山島上的崇圣寺墻上明嘉靖年間中憲大夫孫繼魯所立石碑文記載,君山茶的第一顆種子是舜帝南巡時,由其妃子娥皇和女英親自播種。從有文字記載的歌賦和史料記載來看,唐代君山島即已開始產茶。 圖片來源于網絡 銀針之所以品質獨特,與君山島小氣候、土質、生態環境是密不可分的。 君山島四面環水,無高山深谷,太陽從早到晚照射全島,年均日照進間為1740小時,空氣濕度大,陽光中含有較多的紅光和黃光,晝夜濕差較小,而地面晝夜溫差大。 土壤呈細小砂質土,土質疏松,吸熱能力強,表層水分蒸發快。 島上目前有維管束植物99科221屬310種,森林覆蓋率達90%以左右,因而使茶樹葉片柵欄組織厚度變小,海綿組織發達,“銀針”即成。 圖片來源于網絡 君山銀針成品茶芽頭茁壯,長短大小均勻,茶芽內面呈金黃色,外層白毫顯露完整,而且包裹堅實,茶芽外形很象一根根銀針,清朝時被列為“貢茶”,茶人亦雅稱“金鑲玉”。 圖片來源于網絡 紙短情長, 說不盡茶鄉美景美不勝收, 道不完茶味盈口不絕連綿, 忘不了茶文化流年忘返。 中國茶,一個獨屬于它故鄉的風物,在你最需要的它的時候,一飲,思此平生。 與我們一同喝茶、說茶、玩茶 下方海報,掃碼報名~ —— 點 擊 圖 片 閱 讀 精 彩 文 章 —— 你懂不懂茶沒關系,茶懂你就行了 一千個茶人,心中有一千部《茶經》 陳年老茶——言有盡而意無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