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東西方文化差異,在感情表達方式存在很大的差異。中國人不像西方人那樣心直口快,富于表現。即使是父母通常也不會直白的和孩子表達感情,夫妻之間的感情也是如此,中國人的感情一般都是用行動表達的。近日讀詩圣杜甫的很多詩作,覺得杜甫反而是個例外。 歷史上表達夫妻感情的詩篇大多都是悼亡詩,真正用詩篇記錄生活點滴并流傳下來的不多見。蘇軾悼亡妻王弗之作《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賀梅子著名的悼妻之作《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都感人肺腑,卻都是在妻子去逝以后的感慨。要說在生前寫給妻子的詩篇并流傳下來的當屬老杜。 杜甫的夫人是弘農楊氏,出身高貴,一生跟著老杜過著苦日子。但是有杜甫這樣的好男人死心塌地相伴一生,還有什么好抱怨的呢?關于杜甫涉及到記錄妻子兒女的詩詞,不勝枚舉。比如《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夫妻分居兩地,在這月色中,不說自己想念妻子,卻說妻子想念自己,看來老杜對自己的魅力還是很有信心的。 比如杜甫詩篇《江村》中: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誰叫后人愛把杜甫叫作老杜,他愛把自己的妻子叫老妻,這能怪誰呢?都老夫老妻了還是這么調皮,窮也有窮的玩法,在紙上畫棋盤下下棋,敲根針作釣鉤去釣魚。 再比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好不容易打了場勝仗,愁了一輩子的老杜這回總算高興了一下,和妻子放歌縱酒慶祝一下。? ? 如果系統讀杜甫的詩篇,這些例子實在是多得很。實際上從杜甫的感情表達方式當中我們可以發現杜甫的人生態度: 一是積極入世。杜甫的入世態度從來沒有改變過,從杜甫的詩篇當中不難發現其貫徹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也不難發現杜甫始終忠君報國、熱愛生活、熱愛家庭的真摯情感。其作品抒情詩特別多,而且是多種多樣的,有描寫景物的,有描寫勞動生活的,有回憶往事的,有詠懷古跡的,也有大聲疾呼的,更有政治諷刺詩。杜甫的感情是充沛的,所以才能留下這么多的詩篇,這些詩篇記錄了記錄了其家國情懷。他對現實是敏感的,總能記錄下當下的事件和人物,他的詩篇被稱為“詩史”。 二是笑傲苦澀。杜甫一生生活、仕途曲折坎坷。在顛沛流離當中,杜甫總能正確面對生活中的苦難,意志從來沒有消沉過。無論何時何地,杜甫從沒有忘記對家庭對親人的掛念。生活的艱難苦澀從來沒有將杜甫打到,詩圣卻始終用手中的筆來記錄生活,以一種昂揚的姿態體味著人生百態。 三是苦中求樂。杜甫在困苦中還能夠寫出作品,這主要來源于詩人良好的心理狀態,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以一種豁達的生存智慧來品味失敗的苦澀,這是一種難得的境界,也是人生的樂趣。有了這種苦中求樂的樂觀精神,杜甫才能一直與妻子兒女與人民心心相通,并完成了人格的超越。 談到這,我們也就不難理解梁啟超先生曾經對杜甫的評價:杜甫是古今一代情圣,杜甫極富熱心腸,有同情心,對一般人都很多情,對于自己的妻子更是情深。 作為一個社會人,我們不可能游離于社會之外,我們要學會正確的表達感情。杜子美的表達情感方式無疑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我們要學會正確的向身邊的每一個人表達好感情,做一個善良的人、高尚的人、與社會和諧相處的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