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了解人體是如何解酒的。人體自身有兩種不同的酶參與酒精的代謝,即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首先乙醇脫氫酶把乙醇(酒精)轉化為乙醛,然后乙醛脫氫酶把乙醛轉化為乙酸,最后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人體內只要具備這兩種酶,就能較快的分解酒精,中樞神經也會較少受到酒精的作用,因而即使喝了一定量的酒也不會出現醉酒狀態。 在一般人體中,都會存在乙醇脫氫酶,而且數量基本是相同的,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乙醛脫氫酶,喝酒臉紅的人,乙醛脫氫酶基因存在變異,功能有缺陷。而乙醛脫氫酶的缺失,會使酒精不能完全被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而是以乙醛的形式繼續留在體內。而乙醛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可導致飲酒者臉部以及其他部位皮膚發紅。 喝酒臉紅的人,易損傷肝臟。眾所周知,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進入肝細胞后氧化為乙醛,后者具有肝毒性和致癌性,體內過量積聚會對肝臟造成嚴重危害。而喝酒臉紅的人缺乏代謝酶,乙醛不能及時轉換為乙酸,就會更長時間地在肝臟中滯留。如果過量飲酒更易引起肝臟的損傷。 喝酒臉紅的人,易損傷腸胃。研究表明,乙醛脫氫酶基因突變的人(也就是一喝酒就臉紅的人),即使只是少量飲酒,胃癌患病風險也會顯著增加。 喝酒臉紅的人,吃解酒藥管事嗎?所謂的解酒產品,其實有點自我安慰的意味。從現代醫學的角度講,并不存在任何一種靠譜的真正意義上的解酒藥。 解酒藥本身不含乙醛脫氫酶,就算含也不靠譜,因為酶本質上是一種蛋白質,而蛋白質進入身體之后會被消化分解,還怎么解酒? 有朋友說喝蜂蜜水解酒。蜂蜜中含有很大一部分果糖物質,雖然在某些研究中中證明了果糖可以提高乙醇脫氫酶的效率,但是果糖對于乙醛來說并不會造成影響,這種“片面解酒”的工作也沒有太大意義。也有朋友說喝碳酸飲料解酒。很多人覺得這樣喝不僅口感佳,還能幫助解酒,但其實事實恰巧相反。因為碳酸飲料當中所含的很大一部分碳酸物質會增加胃的容積,所以,這樣喝會增加酒精在體內的吸收面積,反而更容易醉了。還有網傳說吃桑葚干的。說桑葚干是天然解酒藥,只要在喝酒前15分鐘嚼上3粒—5粒,酒量就能增加2倍—3倍。其實,桑葚只是一種普通的水果而已,就算晾成干也不會有質的變化。吃桑葚不會加速酒精代謝,因此它和解酒之間沒有任何關系。 目前為止,沒有什么方法能增加這些解酒酶的分泌,酒量藏在你的基因里,基本上都是天生的。喝酒臉紅,其實是身體亮起的信號燈,提醒你應該少喝酒。 逢年過節,朋友相聚,推杯換盞,在所難免。不過,小賈醫生還是要提醒朋友們:小酌怡情,大飲傷身。仍然要以健康為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