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在文化方面,遼的開國皇帝遼太祖崇拜孔子,先后于上京建國子監,府、州、縣設學,以傳授儒家學說,又建立孔子廟。另外,遼宗室也傾慕漢人文化,如遼圣宗常閱讀<貞觀政要>、道宗愛看<論語>。遼道宗時,契丹以“諸夏”自稱,‘吾修文物,彬彬不異中華。’ 下載PDF格式《契丹遼國的文化生活》契丹人在書目方面,遼設國史院,專修整歷史,設官監修國士、史館學士、修國史等,曾撰寫起居注、日歷、實錄二十卷、國史,又把不少漢人書籍翻譯為遼朝文字,如<五代史>等。當中,遼代所寫的實錄成為元朝脫脫等所編寫的遼史主要材料之一。 契丹人在語言上,漢語與契丹語都是通行的,不少文書都是用這兩種語言寫就。遼朝文人的作品有詩、詞、歌、賦、文、章奏、書簡等各種體裁,有述懷、戒喻、諷諫、敘事等各種題材。作者包括帝后、宗室、群臣、諸部人和著帳郎君子弟。契丹的詩詞既有氣勢磅礴之句,也有清新優美之詞。遼興宗也善為詩文,1050年宋使趙概至遼,遼興宗于席上請概賦《信誓如山河詩》。在遼朝諸帝中,遼道宗文學修養最高,善詩賦,作品清新雅麗,意境深遠。有《題李儼黃菊賦》。宗室東丹王耶律倍有《樂田園詩》、《海上詩》。耶律國留、耶律資宗、耶律昭兄弟三人皆善屬文、工辭章,耶律國留有《兔賦》、《寤寐歌》;耶律資宗出使高麗被留期間,“每懷君親,輒有著述”,后編為《西亭集》;耶律昭因事被流放西北部,致書招討使蕭撻凜,陳安邊之策,詞旨皆可稱。 遼道宗的皇后蕭觀音《諫獵疏》、《回心院》和應制詩《君臣同志華夷同風》表達關心社稷安危、致主澤民的政治理想。流傳至今的遼人作品除王鼎的《焚椒錄》外,還有寺公大師的《醉義歌》。《醉義歌》是使用契丹語創作,有金朝耶律履的譯文,只是契丹文原作和耶律履譯文已經失傳,今有耶律履的兒子耶律楚材的漢譯本傳世。 契丹大字相傳于920年由遼太祖下令耶律突呂不和耶律魯不古參照漢字創制,應有三千余字;契丹小字由遼太祖弟耶律迭剌參考回鶻文對大字加以改變而成。小字為拼音文字,約五百個發音符號。契丹小字較大字簡便,原字雖少,卻能把契丹語全部貫通。契丹族創字表現出強烈的民族自覺,對其他民族也有不少影響,例如西夏創造黨項文字、金朝創造女真文字、元朝創造八思巴文字。契丹字的通行直到1191年金朝金章宗廢除為止。 契丹人建立的遼國在科學技術方面也取得一些成就。遼國的醫藥久負盛名,遼國醫生直魯古(915年-1005年)撰有《脈訣》與《針灸書》,其中的治療方法至今仍應用在臨床實踐中。當時具有尸體防腐保存的技術,文惟簡所著的《虜廷事實》、《新五代史·四夷附錄》等文獻都記載契丹人用香藥、鹽、礬等保存尸體的方法。1981年在內蒙古察右前旗豪欠營遼墓中發現有保存比較完整的干尸。 契丹人遼朝的天文歷法繼承五代歷法,并略有改進。遼朝原使用后晉馬重元的調元歷,995年行用遼刺史賈俊的大明歷。遼朝皇帝十分重視天象觀測,時人并將天象與政事相連系。1971年在河北省宣化遼墓發現的彩繪星圖繪有二十八宿、黃道十二宮。1989年在宣化遼墓又發現兩幅星圖,除與前圖略同外,并有十二生肖,均作人形,從中可以得知遼朝天文學已達到很高的水平。 契丹人遼朝雕塑作品刀法遒勁,栩栩如生。建筑藝術主要體現在佛塔和佛寺。山西省靈丘縣覺山寺西塔院中的覺山寺塔、北京市天寧寺塔、遼寧省遼陽白塔、海城析木城金塔造型美觀,是遼代最流行的密檐塔中的杰出代表作品。河北薊縣獨樂寺的觀音閣兼唐代和宋朝之長處,雄健壯麗。 遼國契丹人繪畫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耶律倍畫的<射騎圖>、胡環的《卓歇圖》、無名氏的<秋林群鹿圖>、《丹楓呦鹿圖》等名畫,均為曠世珍寶。 摔跤、擊鞠(踢球)、射柳、射兔節、下圍棋和雙陸等均是遼代契丹人的業余活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