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琳 @來源 | 通信信息報(ID:txxx-news) 工信部新聞發言人、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23日表示,現在大家感覺有難點,但從長遠來看,建得好不是5G的目的,用得好才是5G真正的目的。 除了政府高層的表態外,運營商們近日更是頻頻發力,中國電信在5G模型網實現業界首個基于5G獨立組網(SA)的語音通話,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宣布:將在7個城市開通5G試驗網;而資本市場熱度也持續升溫,今年以來,5G概念及通信板塊在A股市場的表現不俗,5G概念指數2019年累計上漲約40%。, 近日,關于5G的話題鋪天蓋地,在搶跑、預商用、投資潮等話題的熱鬧討論中,5G終端話題卻相對冷清。不過,運營商、制造商一系列動作,也正打破5G終端的僵局: 4月17日,中國聯通表示,首批合作5G手機全部到位,共12個品牌共15款5G手機及5G CPE,主要用于預商用期間的友好用戶測試; 華為第二款5G手機現身,成功打通5G電話; OPPO率先實現了全球首次5G信令與數據鏈路打通、首個5G手機微信視頻通話等一系列領先動作; 2019年預計業界將會發布40多款5G終端及手機…… 終端先行的重要性,在3G、4G時代已被證明,之前預測一季度要上市的5G終端,依然處于“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狀態。華為、中興、小米、OPPO等企業在2019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集中發布了各自的5G手機,由于上市尚無明確時間表,依然處于“雷聲大雨點小”階段。輿論對5G終端的到來期待過熱,甚至有觀點認為終端缺位或影響5G商用預期。為何5G終端卻“千呼萬能喚難出來”? 一是技術要求更高,難度更大。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史德年介紹,5G對終端產業鏈提出了新要求,比如5G的高頻率、高功耗對手機基帶芯片、毫米波射頻器件、超高清顯示屏、手機金屬背殼等產業鏈都提出新要求,這也為產業提升帶來更大的挑戰。 據業內人士介紹,現階段,5G手機各方面準備尚未達到商用標準,還有大量的外場測試在進行。 二是芯片專利或影響部分廠商進程。5G終端方面,受制于芯片專利的紛爭,行業巨頭蘋果公司尚未發聲,近期高通、蘋果、英特爾的“分分合合”,為下一階段蘋果的5G終端提供了可能性。而掌握核心科技的華為發布了5G折疊屏手機Mate X,但也沒有具體發售日期。 另據業內人士分析,小米/OV等廠商,由于缺乏芯片研發能力,基本上只能選高通的X55或者聯發科M70,以及展訊春藤510,中低端5G芯片商用意味著更多中低端產品會相繼發布,或有利于5G終端的普及推廣。 三是由于網絡覆蓋影響實用效果。AT&T等運營商已經推出了5G商用網絡,但測試數據顯示,AT&T的5GE網絡實際速率比現有Verizon或T-Mobile的4G網絡還要低。對于一些廠商搶發5G商用手機,vivo 5G研發總監秦飛表示:“更多的就是商業競爭的原因?!?/span> 業內預測,今年年中將會有5G手機陸續面世,但初期的適用范圍比較局限,體驗如何也尚待觀察。 如今的5G已經不僅關乎行業,而是國家層面競爭的焦點,對于起步階段的5G來說,今年商用鼓點漸急,搶跑不如做實,終端、網絡、應用一個都不能少。 專注做內容的公眾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