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歲出頭的時候,曾經和幾個朋友討論過,等我們三十歲了,應該是什么樣。 說是討論,其實主要是幻想。 “等咱們三十歲的時候,肯定都很有錢吧。”有妹子說。 我猛點頭:“嗯嗯,就是就是。” “等咱們三十歲的時候,肯定去超市都不用看價簽、想買啥買啥吧。”有爺們兒說。 我猛點頭:“嗯嗯,就是就是。” “到時候我肯定已經結婚了,老公很愛我,我們在討論是生一個兒子,還是生一個女兒,還是干脆兩個都要。”另一個妹子說。 我猛點頭:“你養不起……不是,對對對,就是這樣。” “到時候我可能還是單身,但過得一定很瀟灑,存了一大筆錢,滿世界亂跑,沒錢了寫本書,拿到錢再出去亂跑。”第三個妹子說。 我繼續猛點頭…… 當然,后面的故事你們估計都能猜到。 這么多年過去,大多數人都是錢也沒有,愛情也沒有。 不是我們不努力,實在是,時光這東西,它要飛奔起來,根本就不操心你準沒準備好。 明明感覺自己還挺年輕的,還沒真的長大,還在為了人生目標亦步亦趨。 怎么突然就三十了?是不是穿越了? 就像日劇《不結婚》里的一段臺詞: “小時候想象的三十多歲,要比現在成熟得多。 以前覺得三十歲已經變成大叔,有了足夠的能力照顧父母,有了孩子,有穩定又賺錢的工作。 沒想到自己現在會這樣一無所有啊。” 最早看這個劇我才24歲,心想我擦不至于吧,事在人為,努力就有收獲,30歲咋可能這么慘呢。 后來……尼瑪扎心啊…… 不只我一個人扎心,這張臺詞截圖給很多人看過,大家紛紛表示心碎了一地。 尤其是女孩子們。 畢竟,中國女生更容易焦慮。 上大學,男孩子們都還在逃課、打游戲、以不好好學習為榮,女孩子們就已經在準備考研、出國、實習、賺錢。 走上社會,男孩子們都還只看到眼前的工作,女孩子們就已經在計劃未來五年、十年后的自己。 男生們天天覺得我好帥啊我好有吸引力啊三天不洗頭都無所謂,女生們對著鏡子卻永遠是“我好丑我好胖我不配出門我看見自己都害怕”。 男生們沉迷于自己的小世界,兩天不聯系女朋友也心安理得,女生們卻在擔憂“他靠不靠譜他以后是不是個好老公我們什么時候能結婚”。 我怎么才能變美?我怎么才能快快賺到錢?我怎么才能趁年輕早點兒把自己嫁出去? 尤其是25歲之后、30歲之前這段時間,你很難不焦慮,周圍的一切都在催著你快點往前走。 快點把自己收拾出一個人樣,快點瘦,快點美,快點攢錢買奢侈品,快點變優秀,快點談戀愛。 不行就整整容,不行就打打針,不行就鉆研一下怎么傍豪門、勾搭霸總。 然后在30歲“變老”之前,快點結婚、快點生個孩子。 現在的網絡世界偏偏又流行炫富,炫富也就算了,還要逼你跟她一樣。 “21歲提了第一輛跑車。” “23歲嫁給完美老公。” “30歲前沒有一個香奈兒的女人算什么女人。” “今天又在這家人均兩千塊的餐廳打卡呢,會員制的,一般人進不來哦,滴。” 影視劇又在不斷加劇這種壓力,《二十不惑》里的神仙少女們,大學還沒畢業就可以事業有成月入幾萬,《三十而已》里的頂配姑娘們,不到三十就都活得風生水起。 你29歲操心什么時候湊夠房子首付,人家29歲和富太太們斗包。 感覺好像人就只能活30年,一切都以30歲為一條線。 30歲前車房俱備婚姻穩定有兩個以上的名牌包,你就是人生贏家。 30歲了還是三無產品孤家寡人,完咯你完蛋咯你嫁不出去了你這輩子就這樣了。 但在今年終于跨過30歲的門檻后,我卻想告訴所有人:其實吧,年齡這個東西,真的什么都不是。 一個女生朋友,和我說過她糟糕的“30歲之前”。 她看著周圍認識的妹子一個個戀愛、結婚、抱娃,看著從前的同事一個個年入幾十萬,想想自己快三十了,還沒找到方向,也沒找到對象,就越來越焦躁。 29歲那年她幾乎一個月就要哭一次,覺得她沒什么希望了。 但真的30歲后,她卻一下看開了。 她忽然發現,其實30歲無車無房也沒什么啊,生活還是可以照常過啊。 30歲單身也沒什么啊,還是能交到知心的朋友,還是能高高興興吃喝玩樂,還是可以對未來有期盼。 她曾經擔憂的一切,隨著30歲的到來煙消云散。 因為,和一個善良、陽光、變得更好更自信的自己比起來,那些真的都不叫事兒。 問過很多35歲以上的女生,如果讓她們對年輕的女孩子們說一句話,她們最想說什么。 她們說,“你別慌。” 別慌,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樣的,沒有什么絕對的標準,有的人是會走在你前面,但你不是一定要走他們的路。 別慌,早結婚未必就是好事,大好青春,要把更多的精力用來成長。 別慌,別慌。人的一輩子很長,女人的價值也不能用年齡去衡量。幾個名牌包不能定義你,你也絕不能被它們定義。 如果你有想做的事,那就全心全意去完成它。 如果還沒有,那就慢慢去找。 如果你有深愛的人,他也在你身邊,那就認真對待感情中的每一天,不在乎結局,但也不要留遺憾。 如果你還是自己一個人,也沒關系,單身就是意味著,你永遠都有更好的選擇。 你現在覺得“離開他就不能活”的人,過幾年也許早就形同陌路。 你現在覺得“必須要有”的奢侈品,過幾年也許早就視之為糞土。 不是一定要追流行,不是一定要討好所有人,不是一定要活成別人期望的樣子,在別人期望的年紀結婚,在別人期望的年紀安穩。 你只需要想明白,你希望成為什么樣的人。 2018年,和朋友聊天,我說我想寫本書。 想寫一本給全體女性的書,一本不焦慮的書,一本能借給人力量的書。 一本可以幫女生打破思維桎梏的書。 一本告訴她們“請堅持做自己”的書。 一本可以讓人感受到,天地遼闊、夢想無終無止的書。 想著想著,就開始動筆。 斷斷續續寫了一年多(其實主要是懶),去年年底,終于寫完了這個20多萬字的故事。 今天,它出版了。 《女往無前》。 書名取意“女生一往無前”,說人話就是“女孩子們都給我沖啊你怕啥啊怕!”。 書里是五個女孩子的故事。 有背井離鄉在陌生的城市工作、沒有車沒有房沒有愛情、剛過30歲生日就遭遇當頭一棒的職場女青年。 有老公孕期出軌、果斷離婚后帶著孩子努力打拼的單親媽媽。 有因為“太胖”被歧視、走路都抬不起頭的普通女孩。 還有兩個極具個性的年輕姑娘,一個打死都不愿意無償加班,一個覺得同事皆禍害。 有職場,站隊、撕逼、性騷擾、明爭暗斗、甚至打架。你還可以看到,那些你常用的手機APP,大概都是怎么做出來的,以及它們是怎么騙著你打開的。 有閨蜜間十幾年的羈絆,有寶貴的友情,有“女性應該幫助女性”。 也有愛情,甜甜的愛情。 我22歲進入職場,在一家互聯網公司上班上了六年,見過很多很多不同的女生,還把其中一位拐回了家。 我見過30多歲還是單身、一心撲在自己喜歡的事業上、在公司擔任核心角色的女上司。 見過32歲已經換了三家公司、至今還在尋找夢想的路上孜孜不倦的女同事。 見過34歲開始自己創業的女性,見過23歲帶著一腔熱血走出校園的小年輕,見過早早結婚生子的,見過離婚的,見過35歲才第一次談戀愛的。 我看著她們所有的痛苦、愉悅、激情和消沉,看著她們在愛情和事業里彷徨,看著她們掙扎著想活出自己的模樣。 這本書寫給她們,寫給我家娘子,寫給每一個年輕的、不年輕的女生。 我希望你們不接受被任何人定義。 我希望你們不被那些陳腐的價值觀裹挾。 我希望你們不把相夫教子看作女人唯一的出路,不把男人看作救世主,因為你不比他們差。 我希望你,“別慌”。 ![]() |
|
來自: 新用戶0184Yvoz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