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成立10年,早已從當初那個瘋狂燒錢補貼的外賣企業,變成了如今這個“日進斗金”的互聯網企業了。隨著王興的布局版圖越來越大,美團的宗旨也發生了潛移默化的變化,如今的美團已經變成了:“美團APP,不止是外賣”。 經常使用美團APP的朋友會發現,美團上線的新功能越來越多,早已不再是當初那個只知道做外賣的服務平臺了,而王興也從當初那個年年虧損的苦逼老板,變成了如今手握萬億市值的上市公司董事長。 美團前段時間股價暴漲,市值一度逼近1.5萬億港元,四舍五入美團也快成為一家沖擊2萬億元市值的企業了。根據美團提交的第二季度財報來看,營收、經營利潤以及經調整后的利潤皆轉正。 成立10年,美團的規模在不斷的擴大,但是真正開始賺錢,也就是這幾年的時間。前期王興燒錢搶市場,后期開始加固自己的地位,如今美團已經成為了外賣市場的老大,一人獨占近50%的市場份額。 樹大招風,美團的逐漸壯大也一直伴隨著爭議,就拿商家的傭金比例來說,從最初的6%傭金,到如今最高26%的傭金,美團點評漸漸成為了商家們口中的“吸血鬼”。不僅如此,甚至有不少商家反映,美團強制要求商家“二選一”,美團和餓了么,只能入駐一家平臺。 雖然很多商家表示反對,但是最后都不得不屈服于現實,原因就是美團的地位正在直線上升,尤其是生活類相關服務業,幾乎都被美團給包攬了。此前有人說美團“壟斷”,雖然美團對此表示否,但是從現實角度出發,美團如今的地位,和壟斷也相差無幾了。 得益于疫情期間的發展,美團的騎手逼近400萬大關,滿大街都是美團騎手的身影,可以說美團的業務,已經滲透城市的大街小巷了。美團的服務范圍早就發生了變化,不再局限于一個外賣,而是整個本地的服務生活。 本地生活的核心是服務,而美團布局了7年之久,就是為了突出自己“服務”這個優勢,從百萬騎手組成的即時配送網絡,再到這個網絡所涉及到的每一個點,都是美團細心研究布局了多年的勞動成果。 除了本地生活的服務“壟斷”之外,美團的野心已經擴張到了快遞市場,此前美團上線了一個叫“快遞發貨”的新業務,美團方面表示,會在供給短缺的城市,提供快遞全國發貨的門店。 除了外賣,美團已經涉及了多個行業領域的發展,從美團買菜,到美團優選等等,都是美團開啟的新業務,同時也是圍繞本地生活服務展開的業務擴張。由此可見,王興的10年磨一劍,確實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