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6日世界氣象組織宣布:第51屆“國際氣象組織獎”頒發給瑞典教授本特松,以表彰他40余年為促進氣象科學和國際合作所作出的貢獻。此次頒獎,又將世人關注的目光聚焦在這項號稱“氣象諾貝爾獎”的科學大獎上。 國際氣象組織獎得名于世界氣象組織的前身國際氣象組織,該組織成立于1873年,此獎算得上是世界氣象組織的最高獎項,也是國際氣象界的最高榮譽,專門授予那些在氣象科研、業務、服務和國際氣象合作中作出過突出貢獻的專家和知名人士。 我國氣象學家葉篤正院士在2003年也榮獲過此項國際氣象大獎,他是第一個獲得“氣象諾貝爾獎”的中國人。他被世界氣象組織評價為“全球變化研究的開創者”,世界氣象組織說,葉篤正教授長期以來,對地球命運非常關注并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1916年出生的葉篤正是中國大氣物理研究奠基人、中國近代動力氣象學創始人之一,是國際大氣科學界屈指可數的幾位學術巨匠之一,他為全球變化、大氣環流和氣候變化研究作出了開創性重大創新貢獻,在全球變化領域提出了新的系統理論。 在超過半個世紀的科學研究中,葉篤正在大氣動力學、大氣環流、氣候學以及全球環境變化等領域成就卓著,取得了眾多開創性的研究成果。 葉篤正最先提出的大氣長波頻散理論至今仍用于天氣預報,而“夏季高原為熱源”和“大氣環流有季節性變化”的理論均已成為大氣科學方面的經典。 葉篤正率先提出并闡釋了大氣運動中適應理論的若干問題。他也是國際全球變化研究的創始人之一,是我國全球變化研究領域的奠基人,在國際上發起了全球變化研究。他先后從事動力氣象、高原氣象、海氣關系、大氣與地表面過程、全球變化等專業方向的研究工作。 當獲獎的消息傳來時,葉院士謙虛地說:“成績是大家的,科技工作如同一出需要眾多演員協調表演的戲劇,沒有別人的幫助,我不可能完成研究。”在他的眼中,無論是那面印有世界氣象組織徽章、14克拉重的金牌獎章,還是10000瑞士法郎的獎金都不屬于他個人,而屬于中國大氣物理科學家群體。 2003年獲得世界氣象組織獎并不是葉院土第一次獲獎,拿到多項國外科技獎項和中國幾乎所有科技大獎的葉篤正已經記不得自己確切的獲獎次數,卻始終對把獎金捐出來樂此不疲。 1995年,葉篤正把自己獲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成就獎”的100萬元獎金捐給了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用于獎勵在大氣研究領域有杰出貢獻的青年學者。連把世界氣象組織頒發的10000瑞士法郎也捐了出來。 葉篤正平時有個習慣,他有事沒事總愛隨身帶個小本子。他說,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永遠處于思考的狀態之中。有時,他會半夜爬起來,記下自己想到的問題,偶然閃現的靈感火花,往往是一些重大研究項目的線索。 現在,全球變暖成為一個引人關注的話題,葉院士也很關注這個問題。為什么會全球變暖呢?葉院士認為至少有兩個原因:第一,因為人類的活動,地球上總有二氧化碳排放出來,還有別的溫室效應也在影響,從而使地球成為一個超級“塑料大棚”,這樣當然溫度會增高;第二,人類在地球表面的活動,如亂墾亂伐也是造成全球變暖的原因之一。 要知道,全球變暖問題可不是小問題,它慢慢累積起來,會威脅人類的生存。打個比方說吧,地球變暖會讓水的質量發生變化,水變酸之后,樹長勢就差,江河里的魚會大批死亡。酸水也會影響土地的種植及莊稼收成。 全球變暖之后,夏天熱浪就會增多,各式蚊蟲子也會增多……這一切問題,無時不在揪葉院士的心。為此,年屆九旬的葉篤正仍然沒有停止自己鐘愛的研究工作,他每天工作至少8個小時,可還是覺得時間不夠用。近年來,葉篤正一直從事旨在充分利用全球變暖的正面效應、降低其負面效應的研究,并在2003年首次提出了“有序人類活動”的概念。為全球變化研究付出大量心血的葉篤正呼吁人們行動起來,共同應對人類未來的命運。 受家庭影響,葉篤正在14歲以前,沒有進過學校,一直接受的是私塾教育,后來他才進入南開中學讀書,在這里,他培養了自己對理科的興趣,并大大開闊了自己的眼界。葉篤正回憶說:“我們當時有個選修課,就是社會調查,別的學校都沒有的,這大大開闊了我們學生視野。” 1937年,已是清華大學學生的葉篤正在乒乓球臺邊結識了錢三強,在這位日后影響中國的核物理學家的勸說下,葉篤正放棄了自己喜愛的物理,選擇了對國家更為實用的氣象學。 1945年,葉篤正來到美國,師從于世界著名氣象和海洋學家羅斯貝。羅斯貝對這位中國學生十分器重,讓他主持夏威夷氣候的研究。 1948年,葉篤正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并得到了一份年薪4300美金的工作。當時,美國的大學教授年薪不過5000美金左右。然而,優厚的待遇并沒有將葉篤正留在美國。 1950年,葉篤正經香港回到祖國大陸。在踏上祖國土地的一刻,葉篤正淚流滿面,他激動地說:“我終于到家了!”葉篤正的回國,使新中國的氣象事業增加了除竺可楨之外又一位杰出的氣象學家,一回國,葉篤正立刻投身到我國大氣科學研究機構的籌建工作。當時條件很艱苦,沒有圖紙,就自己動手畫。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創業,使當初這個只研究古典氣候的十幾個人的科研小組,發展成現在國際知名的大氣科學研究所,研究范圍幾乎包含所有大氣科學分支。 1978年,葉篤正擔任中國大氣物理研究所所長,第二年,他帶領中國氣象團訪問美國,遇到了他的一些留在美國的同窗好友。一位當初曾極力勸阻他不要回國的同學,在29年后的這次見面會上,他問葉篤正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后悔嗎?葉篤正說:“我一點兒不后悔,也絕不后悔,我為什么不后悔?第一,我是中國人,我給中國做事,我給中國老百姓做事,給中國人做事,這是第一個我應該回來。第二,如果我留在美國,美國不會給我這么一個舞臺,我不僅僅只研究,我還可以來提意見,搞規劃等等。所以這個舞臺,美國是不會給我的。” 葉篤正業余時間也豐富多彩,他從小就喜歡運動,打乒乓球、溜冰和探險,到了晚年,散步成了他每天鍛煉身體的項目。有意思的是,葉篤正還特別喜歡看武俠小說,在他看來,武俠小說跟他的研究工作很有關系,既可以讓大腦輕松一下,同時武俠里的那些主人公總會絕路逢生,這跟科學家的研究工作有異曲同工之妙,科學工作者在做研究工作時,總是想了老半天都不行,但隨后會絕路逢生,找到解決的辦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