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初發生的上草洞戰斗,是志愿軍王牌師116師的經典一戰。 此戰創下一個記錄,迫降了美軍一個整建制的連隊,震動美軍統帥部,并讓美軍從此終結了黑人和白人分編的制度,全由黑人組成的軍事單位不復存在。 李奇微在戰后總結出6條經驗,此即為其中一條,而個中原因,美軍戰史始終諱莫如深。 上草洞之戰發生于朝鮮戰場第二次戰役,在第一次戰役里,志愿軍粉碎了聯合國軍在感恩節前占領全朝鮮的計劃,把敵人趕到清川江以南。 麥克阿瑟不甘心失敗,調兵遣將卷土重來,聯合國軍在前線兵力已增加到22萬余人,還有1200多架飛機助陣。 他的戰略是東西兩線在武坪里會合后往北推進,在凜冬徹底降臨前占領全朝鮮。 針對麥克阿瑟的攻勢,我軍采取主動后退,誘敵深入的策略,等待敵人孤軍深入后,再集中優勢兵力予以包圍殲滅。 為誘使敵人上鉤,志愿軍在撤退途中還故意遺棄了一部分破舊的武器,作出混亂無序的假象。這種戰法在我們古代軍事史上很常見,美軍指揮官們沒有讀過《三國演義》,他們就此產生錯覺,認為中國只是象征性出兵,為了拆走鴨綠江水電站的設備,現在目的已達到,自然就撤兵了。 如此心理下,麥克阿瑟公開向世界宣稱,將在“圣誕節前結束戰爭總攻勢”,各路敵軍紛紛向北推進。 志愿軍抓住美軍東線和西線之間留下的缺口,實施雙層迂回,第二次戰役在西線率先打響。 根據部署,115師、116師、117師三個師以上九洞、上草洞地區為目標進行圍殲作戰,殲滅這一地區之敵。其中,116師在兩個方向擔任主攻,115師和117師分別保障左右翼,阻敵增援,保護116師兩翼安全。 116師士氣正旺,迅速派出346團、347團、348團三個主力團渡江,激戰至11月27日,各團都清除了路上的小股敵人,進入預定位置。 到11月27日凌晨,39軍在一線已達5個團,另有4個團作為第二梯隊。這片地區的美軍是第25師的3個步兵營、1個坦克營和1個炮兵營,他們陷入我軍27個營的重重圍困,口袋已形成。 在即將發起進攻前,卻發生意外狀況,39軍指揮部突然下達了“停止進攻、撤出戰斗”的命令。 在事后來看,當時39軍軍長吳信泉下達此命令的原因是39軍已完成殲敵一部、拖住敵軍的目標。 打圍殲戰固然可能獲得較大勝利,但把兵力集中在這個狹小的范圍,也可能給敵人創造機會,在戰術上有風險。軍指揮部研究下來,決定采用較為安全穩妥的辦法。 但在116師指揮員們看來,包圍態勢已經形成,現在撤退實在可惜。師長汪洋、政委石瑛、參謀長薛劍強研究后,一致認為應該堅持打下去。 為此,他們向上級一再請戰。 39軍指揮部最后同意了他們的請求,但此時兩翼的115師和17師已撤出戰斗,116師只能依靠自己獨立戰斗來圍殲敵人。 時間緊迫,必須抓緊時間作戰,否則敵人就可能跳出包圍圈。 得到批準后,116師按既定方案,在27日清晨發起了攻擊。 美25師并不清楚自己已陷入圍困,仍然保持進攻態勢,主要兵力還在上九洞、上草洞一帶,前線處于相持階段。 116師3個主力團抓住殲敵的有利時機,如猛虎下山,抵擋住了美軍的奮力反撲,并派出分隊進行左右迂回包抄。 116師敢于亮劍的行動,獲得了豐厚戰果。激戰一天以后,美第25師損失兵力1200余人,殘兵敗將往東南方向逃去。 348團2營4連奉命包抄,迂回到敵軍后退必經之路的主要高地上,進行阻敵和打援。 早上6點多,一個營的敵人在坦克掩護下,向4連陣地發起猛攻。4連戰士們堅守陣地,打退敵人數次進攻。 12點左右,敵人再次組織一個營的兵力大舉進攻,同時還有飛機助陣, 4連激戰10小時,期間有局部陣地被突破,官兵奮勇與敵短兵相接,甚至展開肉搏,連長、指導員、排長相繼犧牲,全連傷亡過半,終于把突進之敵趕出陣地,如磐石一般堅守住了陣地, 整個過程,4連擊毀坦克3輛,給敵軍造成200余人傷亡,抵擋住了美軍的沖擊,使得敵人只得繞過這片陣地,尋找無名小道狼狽撤退。 敗逃過程中,美25師24團C連未及撤退,在上草洞地區被347團2營包圍。這個連建制還完整,我軍若要強攻,必然也要遭受損失。于是政治指導員周鳳鳴找來翻譯組向敵軍喊話,宣傳我軍優待俘虜的政策,要求他們投降。 在軍事打擊和政治攻勢雙管齊下之下,這部分美軍在連長斯坦萊、副連長杜爾夫的帶領下集體投降。 美25師24團組建于1878年,士兵是清一色的黑人,因此也被稱為黑人團。C連這個連隊也全部是黑人軍官和士兵,除去33人陣亡,投降的共有115人。 這個連隊是朝鮮戰爭中美軍唯一成建制投降的完整連隊,人數雖不是太多,但意義重大。 這次投降讓美軍顏面盡失,美軍統帥部得知后大為震驚,3個月后即作出一項重大決定,將黑人步兵第24團解散,并入其他部隊,美軍中黑人與白人分編的制度從此終結。 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涌現出許多王牌部隊,第116師就是其中之一。它的前身是東北民主聯軍第2縱隊第5師,還在東北的時候就以“三猛”精神:猛打、猛沖、猛追而聞名。 第一次戰役里,第116師作為主力部隊對陣美軍王牌騎兵第1師,在火力遠弱于對手的情況下重創騎1師,打破了該師不敗的神話,已經創造了以弱勝強的奇跡。 上草洞之戰后,116師馬不停蹄,又立即尾追美軍第二十五師直到清川江邊,并在12月6日率先進入平壤城。 上草洞之戰規模不大,意義非凡,更反映出116師敢打惡仗,勇于亮劍的精神,無愧于王牌師稱號。 除去上草洞戰斗,第二次戰役還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部隊,如迂回三所里,得名“萬歲軍”的第38軍、血戰長津湖的第9兵團,他們都打出了志愿軍軍威,取得抗美援朝戰爭中戰略意義最為重大的勝利,其赫赫戰功將永載史冊。 |
|
來自: qingse1976 > 《我的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