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銀幣之真偽鑒定,傳統主要依靠經驗鑒定法,通過鑒定者眼看、耳聽、鼻嗅、手觸等等,對被鑒定的錢幣進行考察,憑借鑒定者的學識、閱歷、經驗,作出對鑒定對象真偽之判定。 ![]() 沖壓完成的大清銀幣文字、圖案、花紋清晰有立體感,放大鏡下觀察很明顯。成色好的大清銀幣其色澤光鮮自然,紋飾深淺適度。大清銀幣的邊齒,線條粗細均勻,間距疏密一致。人像的發絲、胡須絲毫不亂。錢幣面上的大小文字、龍紋、穗芒等細微之處都很清晰。而某些高仿的大清銀幣也有這些特征。 銀制大清銀幣:這種大清銀幣按其真品圖案模鑄而成,圖像基本逼真,做工也還精細,因是真銀新翻制,金屬比重相等。銀制新版大清銀幣大量出現是因為大清銀幣在收藏中,它的價值已遠遠高于基本銀價的幾倍、幾十倍甚至幾百倍。其特點是:第 一、輪廓齒輪絕 對沒有真品規則,齒與齒之間的距離不完全相等;第 二、聽其音,不像真品那樣優美悠長,偽品聲音響亮尖銳;第三、所模鑄字體雖然一些照真品模之灌鑄,然仍失去了原先真品之韻味,也缺少其原有的神韻,顯得呆板、做作、不自然。這種大清銀幣鑒定方法是:(1)解放前的大清銀幣是機制的,用幾十噸沖床沖制而成,故表面平滑如鏡,銀的密度較好;而新版銀制幣,因制作簡單,是翻沙版而不是機器沖壓成的,所以仔細看表面及局部有極小的沙眼,與舊制大清銀幣相比,圖像無立體感;(2)無下色包漿(舊氣),系翻沙版。 ![]() 因其存世量極為稀 少,且宣統三年大清銀幣版面設計優雅,雕刻精良,被眾多大收藏家搜刮而去,如今舉世難尋。在澳門秋拍上,一枚宣統三年大清銀幣拍出了378.2萬元的價格。據收藏界的專家了解,在未來的日子里隨著清代銀幣的不斷減少,其宣統三年大清銀幣價格還會不斷提高。 宣統三年大清銀幣“反龍”版壹圓樣幣一枚,K-225/LM-31,1911年度支部天津造幣總廠試鑄,未發行,鑄額極少;樣幣以類鏡面版底精鑄,打模深峻有力,版底平整,馬齒銳利,保存狀態極 佳,PCGS SP62 ![]() “曲須龍”可能少了一些夸張和革新,多了一些協調和傳統,相信這是中西方雕刻師爭執與妥協的結果,也是最終能通過“比稿”原因之一。事實上,“曲須龍”并不缺乏威嚴霸氣,更是在細節上表現得更加細膩和精美,成為“國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驗邊齒。由于真大清銀幣是機制版熎潯叱菹鋼略瘸疲規整劃一;假 幣的邊齒粗糙,參差不齊,有的還有局部修銼的痕跡。只要細心,肉眼還是比較容易分辨的。如真的“袁大頭”邊齒的兩條粗齒里有一條細齒煻假“袁大頭”的細齒則模糊不清。 |
|
來自: 新用戶12044471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