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中講究起筆、行筆、收筆,起筆精彩生動,行筆流暢連貫,收筆深沉飽滿。人生亦然。想善始善終,還須至始至終,久久為功。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確立志向,助人離開起點,盡早看到終點的曙光。為什么有的人終身在起點踏步?因為他們不知所往,又將如何前行?“惟有志不立,直是無著力處。”志向如同助推器,加快成功的速度,使人避免隨波逐流,亦步亦趨。馬克思在高中就樹立其為人類工作的志向,才能在30歲就寫下《共產(chǎn)主義宣言》這部不朽的豐碑。“扣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 有志向,才有后面“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毅篤行。 連起生命終點和起點的,是漫長的行進。在行進過程中,持久的謹慎,不忘初心,是領(lǐng)略終點的關(guān)鍵。行進的每一步腳印,都需堅持久久為功,精益求精。王羲之臨池學書,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其子王獻之磨墨練字,用完整整18筐水。正是持久的謹慎,在書法史上留下了二王的佳話。相反,假如總是漫不經(jīng)心,每天懈怠1%,一年后就縮水為原來的25.5%。不總企圖成功,憑借一輩接著一輩干的愚公精神,憑借一錘接著一錘敲的釘子精神,憑借一分接著一分拼的女排精神,成功還會遠嗎? 然而,“編筐編簍,貴在收口”,并不是有了起點的志向、行進的謹慎就能迎來終點的輝煌。李自成年輕時志氣滿滿,而進京僅42天,就揮霍了十余年的起義成果,未能擺脫“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命運 。 又如紀錄片《永遠在路上》中,部分貪官曾是一心奉公的行政榜樣,最終卻由于放松自我管理,無法在即將退休時抵御誘惑,以致墜入深淵。在即將抵達終點的階段,志向容易被淡忘,內(nèi)心逐漸迷茫,極有可能功虧一簣。以持久的耐力,在最后時刻仍高度謹慎,堅持到終點的哨音吹響,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落腕,藏鋒,露鋒,抬腕。不慎始,難免終生在起點踏步;不行進,無法連接起點和終點;不慎終,則前功盡棄。惟有久久為功,慎始慎終,還能成為最幸福的人! 【推薦語】 文章論據(jù)充分,觀點鮮明。開頭由寫書法的起筆、行筆、收筆入手,引出文章論點。從立下人生志向,到鍥而不舍地奮斗,條理清晰,引用諸多名言充當例據(jù),步步深入論證,結(jié)尾再度點題:想要人生善始善終,就必須至始至終地努力奮斗。(周宏羽)
|
|
來自: 新用戶1606Lek8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