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常人凡事(9): 參加學習班被緊急召回 受命查原因實責任重大 1981年8月,我到542廠參加一年一度的軍工系統理化人員學習班,住在離蒼巖山不遠的山溝里,遠離了市區的喧囂,卻也沒避開暑熱的煩惱。聽了沒幾天課,就接到學習班老師的通知:“你們廠叫你馬上回去。” 我問:“什么事?” “電話里沒說。” 古人講,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可我既不是將,也沒有君。只有聽到軍令,立馬返回廠。 好在二個工廠離得不遠,當天搭車就回到工廠了。 向科長報到,聽候分咐:原來是,本月初,鄧小平在張家口舉行一場大型軍事演習,演習中,戰車方陣有一臺車出故障開不動了,這是丟面子的大事。情況由現場指揮首長一路追查,是我廠大修的車。電話從總部直接打到廠辦,領導級別越高,態度越和藹,也好說話,那些辦具體事務的參謀、干事們傳達起命令來口氣就嚴厲了,能嚇死你: “你們廠是怎么搞的?這還只是演習,就出這么大亂子,這要真打起仗來,剛出窩就趴那兒了,打不了敵人,只能挨打!查!嚴查!查到底!” 軍品,真不能馬虎,工件沒大小,都得合格才行。那都是戰士的矛和盾,好的矛、盾可以保己殺敵,廢的、次的矛、盾不僅殺不了敵人還可能要了自己的命。 這故障是出在戰車上,趴窩動不了,車里的戰士還能撤出來。那要是故障出在天上飛著的飛機和海上游著的軍艦上呢?發動機不轉了?損失的可就不僅是設備了! 軍工軍工,我們雖是工,也是軍。軍人在戰場進攻防守的保障都在軍工廠里,也在軍工人手里。 科長介紹情況,是發動機冷卻風扇的連接軸壞了,導致風扇停轉,發動機無法降溫,駕駛員就不敢繼續開了,再開發動機非燒壞不可。已經初步查明這批已裝備到車上的連接軸齒輪部位發現大量裂紋,庫存的已全部報廢,已裝車發往部隊的由十幾個檢驗員帶著備件去各部隊更換去了。 交給我的任務是:馬上查明這批產品報廢原因,制定改進措施,杜絕此類事故再次發生。 我接到任務,回到實驗室,先找來圖紙,查明工件選用的材料是中碳低合金鋼,與40鉻相近。工序為:下料→鍛造燉粗二端→滾齒→淬火+回火→精整→入庫。材料常見,工藝也不復雜,怎么會出現成批的廢品呢? 現在離開工廠這么多年了,說心里話,這么大的質量事故,當時我有自私的想法,想找原材料的毛病,替車間推脫責任,減少些壓力。 從原材料查起,鋼是重慶特鋼廠產專供的,取了幾個批次的料頭制樣,檢驗:化學成分合格,機械性能合格,廢品形成與鋼廠無關。 再查鍛造工藝,鍛造工藝也是執行了幾十年的老工藝,跟老鍛造安工和同學姜工討論,也只能涉及實際工作時執行工藝不嚴緊、不徹底的毛病。 老工藝規定:鍛件成形前要求先進行三次敦粗拔長的預備鍛打,就跟蒸饅頭時揉面一個道理,揉得越徹底,蒸出來的饅頭越勁道越好吃。鍛件經過幾次反復鍛打后,鋼中的夾雜物分布就均勻了,性能的各向異性就會降低,工件在使用中受力就均勻,壽命就長。現行工藝執行時,只加熱敦粗二端,模鍛到齒部尺寸要求,這是不完善的。 滾齒工序也沒發現什么問題。 那就只有側重查熱處理車間的淬火+回火工序了。 只看圖紙上標的工藝參數,是看不出什么問題來的,到現場詢問了工人師傅,仔細觀察了設備使用狀況,檢測淬火冷卻液,在廢品件上取樣做金相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精確分析,我還跑到市區有電子顯微鏡的單位,對故障件斷口面進行了電子顯微鏡掃描分析。這次借用電鏡,教訓深刻,記憶猶新,期間還鬧出了個笑話。 幾個本廠的工農兵同學,想隨我一起去看電子顯微鏡,開開眼界,長長見識。我想這是好事,就帶他們去了。有個同學對電鏡不熟悉,就問人家操作的老師,這電子顯微鏡中的電子槍是怎么發射電子的?我用胳膊肘捅他一下,意思是別瞎說,沒想到那老師挺風趣幽默,說:“沒關系,不懂就問是好習慣,我鄰居家的小孩,初中畢業就出國了,外語不過關,不怕,膽大,連比劃帶蒙的,現在都當翻譯了。” 我去前少做一道工序,沒對裂紋處斷面進行清理,掃描拍出的高倍放大照片看到的全是氧化物,那操作老師是搞醫的,說直管拍,不管分析,我拿拍的照片去找專業老師請教,老師也沒看出什么來,說這不是斷口吧?根本沒得到斷口真實形態。真慚愧! 我們科長真不錯,沒批評我,還鼓勵我:“沒關系,只當花錢交學費了,這次沒搞好,下次肯定就搞好了。相信你一定會成功的。”科長的鼓勵使我銘記在心,受益終身。 綜合了所有檢測數據,認定是由于高頻淬火加熱后冷卻液配制濃度太高,冷卻速度太大,導致產生淬火裂紋,造成的批量報廢。 從這次質量事故來看,不論生產什么產品,必須選好合適的材料,制定好正確的加工工藝,準備好為執行工藝配套的設備,最重要的還是要認真執行工藝,有一批優秀的操作工人和道道把關的檢驗人員。 人的因素第一!真沒錯!(待續) 作者:果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