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和營養師常常擔心的是,人們普通蔬菜攝入不夠,膳食指南推薦的量很難吃夠。但是對于大對數節食減肥的人而言,蔬菜卻是遠遠吃過量了。 有個妹紙告訴我,自己以前從來愛吃蔬菜,只是因為減肥,可以一頓吃一斤蔬菜,分不清楚是自己變得愛吃蔬菜了,還是因為覺得多吃蔬菜能減肥,理智告訴自己多吃。 很多妹紙甚至有蔬菜強迫癥,外出旅行或者出差,如果一天沒有吃夠蔬菜就會全身不自在,擔心第二天便便會不會出問題?體重會不會上升?慢性病會不會找上門? 絕大多數時候,我們給予了蔬菜太多的贊譽,降三高,多吃蔬菜;想減肥,多吃蔬菜;想補鈣長個,多吃蔬菜;要潤腸通便,多吃蔬菜;要好皮膚好視力,多吃蔬菜。。。 我的神啊,蔬菜簡直無所不能,有病不用上醫院了,直接吃蔬菜啊! 可事實是 ,我們說任何一種食物有益健康,這好那好,都有一個大前提,就是要遵守基本的飲食框架不能動搖,那才是根本。 蔬菜有蔬菜的營養,但是它不能越界,去侵占其他類別食物的份額。 你的胃里都被蔬菜填滿了,蛋白質和脂肪往哪里放?碳水也很難吃夠啊!即使蔬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但是人體的正常運轉更需要這三種宏量營養素. 機器沒有優質充足燃料,只能作死在路上。 人體是世界上最精密的儀器,需要至少四十多種營養素的共同支撐,才能維持各項生理機能,各種營養素比例偏差太大,身體自然要抗議。 而我們的大多數身體不適,小到反酸、脹氣、不消化、失眠、便秘,大到三高、大姨媽消失、骨質疏松等,飲食不均衡都脫不了干系。 不同的人群,各種營養素需求有不同的配比,所以吃飯不是僅僅把肚子填飽就OK的事情,優質的燃料才能讓身體完美運轉。 就減肥而言,我的微博和微信后臺收到好多類似的留言: “因為怕胖,但是又不想餓肚子,只能每頓飯先吃一盤子蔬菜,再吃其他,自然就不會多吃了。雖然肚子很脹很難受,但是還是覺得不滿足,還是想吃東西,最后又干掉了一袋肉松餅。。。” “每頓飯嚴格遵守飯后45分鐘后坐下來,才不容易發胖,其實已經很累了,而且剛剛吃的都是菜,根本沒吃飽,結果好不容易熬夠45分鐘,坐下就開始亂吃餅干面包和蛋糕,還不如剛剛踏踏實實把米飯吃完。。。” “每次和男朋友在外吃飯點菜都差點吵架,我要點蔬菜,他覺得蔬菜在家就可以吃,既然是出來吃,就該好好享受各種美味,可是一頓沒吃夠蔬菜,一整天我都會狀態不在線,各種不爽。。。”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感受,請接著往下看: 過量吃蔬菜可能會讓你缺乏哪些營養? 1、脂肪和脂溶性的維生素。 必需脂肪酸和我們的內分泌系統息息相關,缺乏脂肪不可能有好皮膚,大姨媽也會逐漸受到影響甚至閉經。 除非你吃蔬菜搭配多多的油脂或者葷菜,但是減肥的你,大概也不敢這么吃。 脂溶性維生素A、D、E、K需要脂肪才能很好的吸收,維生素A負責上皮組織的健康和免疫、視力等方面; 維生素D負責骨骼健康,很多人怎么補鈣還缺鈣,就是因為缺乏脂肪來吸收利用維生素D;維生素E也是生殖健康的營養素之一; 維生素K負責人體的凝血功能,缺乏它的人身上容易有紫癍,體內毛細血管破裂所致。 當然,維生素B12也是特別容易缺乏,因為蔬菜里幾乎沒有。缺乏它容易出現惡性貧血、神經衰弱、記憶力減退等癥狀。 2、優質蛋白。 人體從頭到腳都是由蛋白質構成,皮膚、頭發、骨骼、內臟、血液、各種消化液、甚至是唾液里都有蛋白質。 長期蛋白質攝入不足不僅會早衰,出現各種損容性特征,例如皮膚發黃、松垮、皺紋、頭發枯黃甚至白發、牙齒松動、貧血等癥狀,嚴重缺乏時會出現水腫、臟器慢性受損而引發全身性的病變,后果不堪設想。 膳食中充足的優質蛋白不僅能很好地平衡血糖、控制食欲,還能保護肝細胞,維持較好的代謝水平,皮膚細胞的修復也離不開它。充足的優質蛋白其實是有利于減肥的。 很多人就是少量碳水加大量蔬菜的飲食模式,其實最不利于控制體重,營養太單一,滿足感又差,雖然肚子很撐,但是血糖控制也不好,整天惦記吃的。 3、鐵和鋅。 很多蔬菜也富含鐵,但是屬于非血紅素鐵,吸收率特別低,所以無論是大棗和黑木耳,跟紅肉和動物血、肝臟比起來,補血效果差太遠。 鋅的主要功能使保護和修復人體的DNA,缺乏鋅,人的皮膚沒辦法準確無誤生成新一代的皮膚細胞,皺紋就產生了。 植物性食物中普遍鋅含量不高,吸收率也低。堅果中含量還可以,但是減肥的人對堅果又比較忌憚。補充鋅,還是經常吃些貝類、紅肉等。 鋅還負責刺激胃酸的分泌,缺乏鋅,消化過程也很難順暢。 4、消化系統運行受損 飲食中長期缺乏優質蛋白和脂肪,胃酸分泌功能會減退,再加上前面說的缺鋅,胃里的酸性不夠,沒法殺死食物中的細菌,特別容易腹瀉腹脹; 而且食物中的蛋白質在胃里很難分解,這樣會導致食糜在胃里堵著下不去,而碳水部分分解停留在胃里會發酵,就會順著食道往上涌,所以吃這么素淡還容易反酸脹氣甚至胃食管反流。 這樣下去的結果是越是難受越不敢吃,也不敢吃營養缺的越嚴重,惡性循環形成。依賴藥物也只是緩解癥狀,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如果已經有上述癥狀,改善營養,均衡膳食,循序漸進增加食材種類和量,采用好消化的烹調方式,才是解決問題的長久之道。 最后還想說的是:每一類天然食物都有各自的使命,我們不要自作聰明地做取舍,否則傷害的是自己的身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