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20年經驗:過敏性鼻炎,做好這三件事就可以了 今天分享一下我曾經讀現代醫案做的讀書筆記—— 上世紀90年代,有一個病人,因為外感寒邪而流清鼻涕,十年來幾乎未曾間斷,苦不堪言,就去找當時的中醫傷寒學專家、國醫名宿陳亦人。 她10年時間里,用多種抗過敏藥物,皆沒有任何效果,這一次也是死馬當作活馬醫了。陳師發現她舌苔薄白,脈緩,沒有里熱之象,口干,而且病癥多在感寒之后發作,于是擬方,按療程服藥40余劑后,癥狀幾乎全部消失。 當時,我把這個醫案反復研讀了好久,并且當時還請教過我的老師,為之后的行醫中,治療過敏性鼻炎,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這個病人用的方很簡單:桂枝、炙甘草、桔梗,白芍、蟬蛻、辛夷、茺蔚子,葛根、生黃芪、炙紫菀(二診的時候只加入炙麻黃)。 雖然說中醫治病,講究一人一方,適合此病人的方子,不見得適合彼病人。但事實求是地說,它是典型的散風寒、調和營衛以治療鼻炎的方子,適用范圍廣,對于相當多的過敏性鼻炎患者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首先,過敏性鼻炎、流清鼻涕、遇寒而發,是因為什么?從中醫角度來看,這就是營衛障礙、肺氣失宣所致。 簡單的說,寒邪氣勢洶洶向人體襲來以后,首先要傷的,就是人體的衛氣。傷了衛氣,十有八九也要傷肺氣。同時,衛氣和營氣又是天生的一對兒。肺衛氣傷,營血自然難以獨善其身。 所以說,寒邪傷肺,就極可能會影響營衛之氣的運轉,形成營衛不和,免疫力下降,鼻炎經久不愈。肺受寒,不能將津液疏布全身,只能化作鼻涕不斷流出,同時還出現口渴之癥。由于外感寒邪并沒有入里化熱,所以患者舌象薄白,未見黃膩。 所以說,從中醫角度來講,治療這種鼻炎,做好這三件事情——一是散寒、二是宣肺、三是調和營衛。營衛調和,正氣倍增,病自然就會好。 其次來看這個方子的精髓在哪里: 桂枝,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你不是有寒邪侵入而傷及營衛了嗎?好,桂枝這員大將出馬,專門行溫通散寒解表之能事,寒邪既退,營衛自和。 白芍,平肝止痛,養血調經,斂陰止汗,在這里,它的主要作用就是養陰合營。 大棗,補中養血,以滋汗源,如軍師總督后方糧草,增強氣血生化的“資本”。 葛根,解肌、生津、升陽,解除肌膚之間的緊張和痙攣,宣通經脈之氣。 總之,這幾味藥聯手,解肌、生津、散寒、通陽,調和營衛,將過敏性鼻炎的病根兒拿捏得服服帖帖。 其他幾味藥物的使用,則用于疏風通竅,專門改善鼻炎癥狀了。 其中這個黃芪我覺得很有必要得說一下,當能益氣固表,增強免疫力的黃芪加入其中,堪稱錦上添花,因為既然患者衛氣不固,那么用黃芪補氣實衛,是不是就可以杜絕,今后寒邪肆虐而誘發疾病了呢? 所以在我看來,過敏性鼻炎雖然在西醫看來,是難治之病,但是在中醫看來,卻能抓住其主癥(如此方中的遇寒發病、流清鼻涕、未見里熱等),通過散寒、調和營衛、疏風益氣的方法來進行調理。 |
|
來自: wangming72 > 《過敏性鼻炎鼻炎酒糟鼻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