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多人喜歡找一些秘方,這些秘方代表前人的智慧和經驗,其實是拿來學習、參透用的,而不是當面臨一種自己處理不好的問題時候,就直接上手使用。很多人常是向他人詢問一個治療的手段,一個技術的成果。似乎只要獲得一個處方就可以幫你解決某些疑難雜癥,比如高血壓、糖尿病、痛風、中風、各種慢性疾病等。 不帶褒貶,客觀的陳述,可以去看看許多號稱名醫、專家、高人出的一些書,我不知道他們真的治病是不是如他們書中記載的那樣去操作。這些前輩們非常喜歡在針灸處方和湯藥處方的治療以10次、20次、30次為單位重復的使用一套針方。開藥往往是一周劑量、10天劑量、更有甚者一個月固定的處方。 當看到這一成不變的處方,仿佛看到患者這么多天一點變化也不會有。試問不同的身體狀況,怎么可以用相同的處方。最可笑的是,案例中大多是患者一開始的十幾、二十天效果不理想,后來效果越來越好了,剛學中醫的人可能覺得這是持之以恒的作用,但是真正做臨床的會知道這純粹是天方夜譚。 先不論處方的價值,做過針灸的都知道,任何一套處方,一成不變的去使用最多不超過3次,患者就會出現疲勞反應(我個人的稱呼),針灸功效會降低,甚至開始出現反彈。需知,任何處方只要是對的,效果往往是第一次最好,后續逐漸降低。真正了解人體以后你會發現它并不是十天半個月都不變化的,相反,我們的身體可能在幾分鐘內發生巨變。我在給患者針灸的時候常常幾分鐘甚至于幾秒內就出現排寒、升陽、排氣、通降的效果。 現在寒體比較多,我們用寒涼體質來做一個講解。現在主流治療寒涼體質無非就是飲食、艾灸、針灸。有些人治療體寒會連續灸一個月用一樣的處方,或者同一種思路,比如說宮寒就小腹關元;胃寒中脘;腎陽虛用肚臍、命門、關元、太溪之類的。如果是喝藥也常會使用同一種藥材類型,扎針當然也是用同一種處方模式,其目的都是一個,升陽、驅寒。試問什么樣的陽虛,需要這么如此之久才能提升。哪怕是將死之人亡陽的類型,我縱觀古法中醫,也沒從沒有見到需扶升1月還不能回陽的(要么活、要么死)。 關鍵不是如果提升人的陽氣,而是提升以后又為什么身體不能持續產生陽氣,小學生都知道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反而一些飽學之士對這個道理視而不見。要知道,治療疾病一定是存在階梯的,在不同的階梯就要去做不同的事情,陽氣已經升起來了,你還用升陽的處方,很容易產生陽氣發散過度,元陽不可內存只能外瀉。陽氣一旦外瀉,做了等于沒有做,補了等于沒有補,陷入死循環。一旦過度宣發了患者的脈道導致患者發散過度,就會形成艾灸依賴或者藥物依賴。這種技術依賴有兩點:1、身體不自主產生熱能(勞逸本能)、2、熱能不斷流失產生體寒需要不斷補充才能維持(宣發特性)。 (重加)我們本來已經寫完這篇文章,但是后來想想一個舉例或者不能解釋清楚,因為大家固定的思維模式也許不是一個例子可以撼動的,因為時間的問題我不想重新修改文章的連貫性,于是直接增加這個舉例:那么就從開始補腎吧,補腎也是有階梯的,如果你只是不停的補,那么最后一定是性欲亢奮,如果謹聽醫囑不去行房又會導致男人夢遺女人夢交。若是繼續下去就會形成下焦痰飲堆積,這時候反而又重新出現腎虛的癥狀,又陷入補腎的無限死循環。 做過艾灸的都知道,好多人以前沒做過艾灸,后來開始做了艾灸就再也離不開了,一段時間不做就渾身難受跟毒癮犯了一樣。這種人就跟吃飯一定要吃辣椒一樣,他需要依賴外界的刺激來幫助維持生命體征的愉悅感。好多人還會說你看我的某某患者或者客人,自從開始做艾灸以后,就非常信任我,一段時間不做就難受,這是他知道這個東西的好了之類的話。 如果大人鼓勵小孩子犯罪,那么小孩犯罪以后也很自豪的向大人邀功,這不是孩子的錯,這是大人的問題。因為大家學校里學習的知識;去買的中醫教案就是這么教的,每個人都有學習能力和模仿能力,模仿能力也是人類非常強的能力之一,少部分人擁有開創能力。治療的階梯并不是我提出的,而是自古有之,但是當今這個社會,你機會看不到有人再跟你談這個,大家只是對治某某病有興趣,或者說只是對解決患者不斷冒出來的癥狀有興趣。 我們不要以為治療的階梯沒有認知到,不去學習,在治療上只是效果不理想而已,它所帶來的的危害是超乎你想象的。中醫的魅力不止是治病,還體現在養生,養生的要領在于認清患者現在階段需要什么。有病先治病,沒病再養生,治病容易養生難。真的不是患者定期艾灸、針灸、做個保健推拿、吃點什么補品就叫養生,醫生不能提供患者治療階梯,養生無從談起,改變體質也不切實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