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讀著李白的《靜夜思》,沐浴在皎潔的月光里,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家家吃餅賞月,喜看中秋月圓。清涼的月光如水般灑向大地,照亮了萬家團圓的燈火,月光的清輝也傾瀉在了思念的扉頁上,刻寫著長長短短纏綿的感懷。 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到中秋情更濃,懷揣著遠隔千里的別緒離愁,滿載著與親人團聚其樂融融的期盼,心中的思念之情,也像是鼓滿了詩情畫意的風帆,遨游在了廣袤、幽藍的中秋夜空中。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是最令人相思的日子,特別是身在異鄉的游子們,對親人的牽掛,對故鄉的思情,像被發酵了一般,叫人魂牽夢繞,思念中的那些點點滴滴,像發酵池中的酒一般,散發出陣陣醉人的芳香。這深藏在心中的思念喲,如花一樣,靜靜的綻放,默默的凋零,暗留余香。 “星希月冷逸銀河,萬籟無聲自嘯歌,何處關山家萬里,夜來棖觸客愁多。”“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望盡,不知秋思落誰家。”這銘刻在心中的思念,隨著皓月當空升起而飄散,攜著對故鄉的眷戀,對親人的牽掛飄向了遠方。千百年來這永遠也不會消失的思念,像落雪般,緩緩飄灑著,悄悄的落地,化淚成行;如大海般,洶涌滌蕩著,無休無止,翻卷成殤。 清清朗朗的明月,從遠古到今朝,圓了又缺,缺了又圓,它讓多少久別重逢的喜悅掛上桂影婆娑的枝頭,讓多少合家團圓的親人們在月光下依偎歡笑;它又讓多少身在異鄉的游子們仰天長嘆,將那份思念深藏在心底而苦苦相熬。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這思念,穿越了歲月,有情又無情;這思念,穿越了夢境,模糊又清晰;這思念,是一種無語的深愛在心頭撫慰著;這思念,是一種無聲的心語在默默的唱吟。它落寞在中秋之夜,落在整整一個秋季,落在了一年又一年的日日夜夜里。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皎潔的月光沐浴過古人,又清晰照耀著今朝,它流淌了千年的時光,見證過無數的悲歡離合,它將明凈無塵的靈韻賜與人間。天上的月是永恒的,那月缺,便成了畫,那月圓,就成了詩,月亮是人們永恒守望的家園。幾多的期盼,幾多的柔情,天涯咫尺的情感,都凝聚在了這濃濃的夜色中。 想家的游子們,夢想著自己走在一回回的旅途中,含著笑將家門輕叩,一個驚喜的擁抱,迎來的是陣陣歡笑,一聲溫馨的祝福,點亮的是寂寞的心,一盞昏黃的燈火,溫暖的是孤獨的心靈,這是生命中最圓滿的向往,也是生命中最亮麗的風景。歲歲年年月相似,年年歲歲人不同,幾千年來,那留在人們心中的那份相思相念卻依然如舊。 明月當空,思緒在放逐,耳畔盡是往事的聲音,眼前也盡是昔日的身影。母親的嘮叨,父親的責罵,爺爺的冰糖葫蘆,奶奶的爆米花,還有那村頭旁的外婆橋……恍惚中,一幕幕的情景在眼前不停地晃動,田野里的追逐,河釁邊的嬉鬧,田埂邊上釣青蛙,樹上草叢中尋覓著蟬鳴和鳥叫,老屋弄堂里的躲貓貓…… 時光在前,影子在后,手執一塊月餅,細細地咀嚼著,這細細碎碎的往事,如根根柔軟的絲線,輕輕地在心頭上繚繞,一點一點的,一圈一圈的,......當回過神來,莞爾輕輕的一笑,唯愿這些故事還是那初始的記憶,唯愿那些故事還留在那水云間,而我依舊還是那段歲月里,一個簡單而快活的小男孩在歡鬧。 “今夜明月人盡望”。此時更是思念在遠方的親人,思念著年老的父親和母親。不知兒在異鄉望月時,他們是否也站在家中的小院里,和兒共賞這皎潔明亮的月兒?“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明月懷鄉情.”無論是在觥籌交錯里,還是幽幽獨處時,那一圈圈思念的漣漪,始終不停地波動著不會平息。因為在母親的嘮叨里,滿滿的都是愛的情愫,在父親的沉默不語里,盡承載著無聲摯誠的愛意,他們在門前遙相守望的身影,在無聲的靜默中永恒著,不會消失。 心中因為有愛,便會生有思念,月朗星稀之夜,皎潔的月光也被注入了濃郁的深情。月亮彎的時候,思念也彎,月亮圓的時候,思念也圓,不論這月是彎還是圓,這思念總是像一首清亮的詩一般,在心頭吟唱不斷。席慕容說:“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是啊,對故鄉和對家人的思念之歌,喜歡在有月亮的夜晚響起,這歌聲刻骨銘心,這歌聲回蕩在婉約旖旎的夜晚里。 夜微涼,秋已深,落葉黃,月兒清,心里明,綿長情。一輪明月,牽著一個鄉愁,牽著濃濃的思念,牽著一份難舍的情。歲月在流逝,年復又一年,那一輪明凈如水的月光,從遠古到今,沐浴過多少的古人,照耀著我們的今生,它將祥和與寧靜,團圓與溫馨留給天涯的旅人,將歷代人們心中的那份祝福,一直流轉到今,月圓情相思,變成了一個永恒不變的主題,古今的人們永遠不停地在唱吟。 |
|